就業改善 薪酬何時追上?
當下就業環境改善,薪酬是否水漲船高,回到甚至優於疫前?有團體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七成五受訪者的收入與疫前無變化,更有近兩成人工資減少。疫前疫後的收入變化,列舉的是否相同工作機構的待遇,未有描述。
薪酬趨勢的變化,最直接反映打工仔能否從經濟復甦中分享成果。疫後整體市場開始回到正軌,多個行業由疫下裁員,至疫後急於增聘人手應付突如其來的生意,市場欣欣向榮,迅速吸納了大批失業人口,居民失業率已回到百分之三點一,與疫前只差少許,可以說就業問題基本解決。官方為加強勞資配對成功率,定期舉行的招聘會未停過,相信明年經濟加速復甦,失業率將進一步回落。
如今市場焦點從解決失業轉向收入水平。從團體公佈的數據,受訪者大部分收入與疫前持平,是回到疫前還是沒有變化?疫後很多行業生意回暖,部分企業明確上調底薪。惟因疫情衝擊三年,疫後處於修復期,部分商企對生意觀望氣氛濃厚,故今年調薪料不是主流。
明年隨着最低工資上調、公務員加薪掀起市場薪酬的變化,官方呼籲有條件的企業加薪,料可帶動部分企業響應,尤其今年業務急速反彈的六大休企,必成市場焦點。可以想像,明年私人市場薪酬水平有新變化,但會否走向兩極,值得關注。
具條件的公司加薪,卻有人歡喜有人愁。部分領域尚未走出經營困局,守業不易,何來加薪?或進一步拉大跨區域、跨行業的差距,屆時將進一步掀起跳槽潮。
疫情期間,打工仔求穩定保飯碗,削福利減薪酬亦接受;疫後工種選擇較多,希望透過跳槽改善薪酬待遇者料增,會否又回到疫前人手緊、工資漲、服務難求等循環?或許未必。
經濟結構調整,疊加疫情遺下的財務包袱,企業對人資門檻不斷提高,就業流動率增加的速度或不如從前,甚至因各界推動科技手段減輕人資壓力、結合區域融合發展等變化。當經濟回復,整體就業市場規模或許不是同步發展。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