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12月03日
第A09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聞小語)航天勇追夢 育科技澳才

航天勇追夢 育科技澳才

試想三天三夜處理大量工作,不能休息,且“辦公室”只得狹窄的七平方米,中國航天員日常的艱辛訓練,鑄就今日航天強國的成就,背後體現的正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中國載人航天精神。

正在本澳訪問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昨日與約四百名澳門大、中學生,澳門科技界人士、社團代表等交流互動,航天英雄劉伯明、王亞平、陳冬、張陸,與學生分享訓練過程的艱辛與執行任務的樂趣,閒話太空工作、訓練生活。除了為本澳青少年學生上了一堂無比珍貴的科學課,更為學生播下探索未知、追尋太空與科技的夢想種子。

一業獨大、經濟單一,載人航天對澳人來說,遙不可及。但今天,在國家航天成就基礎上,澳門也有了參與機會。如澳科大便參與了嫦娥一號至五號、天問一號探測任務的數據分析,是港澳地區最早參與深空探測科學應用研究的團隊。如今,澳人更有機會參加我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的載荷專家選拔。昔日仰望星空遙不可及,今天終可觸到太空。

本澳擁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也支持科創發展,為澳門青年人追逐夢想、成就自我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訪澳觸發“航天”熱潮,下一步要繼續帶動本澳科技教育,培育科創幼苗,創設有利條件,在不同學習階段推進 STEM+教育、編程、環保節能、太空探索等主題教學、培訓課程和工作坊,培養胸懷科技報國夢想的青年人才。

要讓航天種子在澳開花結果,關鍵是進一步加深青少年對航天科技的認識和興趣,重在教育。本澳可以加強科學教育和培訓,提供更多的科學課程和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能力。同時可與中國航天機構合作,組織航天相關的培訓課程和研討會,讓學生有更多機會了解航天技術和相關領域的最新發展。甚至透過組織更多的學生和教師訪問內地的航天機構,參觀航天基地和實驗室,了解航天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多層次、多維度,為培育新一代科創發展,打好根基。

夏耘

2023-12-03 夏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05330.html 1 (新聞小語)航天勇追夢 育科技澳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