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汽車產業彎道超車
【本報訊】據觀察者網廿七日消息:近年來,中國汽車出口迎來了高速發展,不僅出口量連破二百萬輛和三百萬輛大關,而且單車價格也大幅提升,從二○一八年的八點五萬元增長到二○二二年的十二點二萬元,出口地區也逐漸擴展到歐洲和北美等發達地區市場。資料顯示,二○二二年中國品牌佔據了歐盟電動汽車市場百分之八的份額,預計到二○二五年,這一比例可能會增加到百分之十五。
電動智能化具優勢
海關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汽車出口取得顯著成績,第一季度出口量已超過日本,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再超日本,躍居世界首位。國內外多家機構也作出預測,認為今年底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今年九月,在二○二三中國(天津)國際汽車展覽會上,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負責人表示,預計今年我國汽車出口量將超過四百萬輛,有望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表示,中國汽車之所以受到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的歡迎,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中國汽車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比較優勢。
鋰產量佔半壁江山
八月,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發佈報告預測,按目前出口的增速,中國有望在今年底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穆迪認為,中國在鋰離子電池生產方面擁有競爭優勢,這是中國廠商降低汽車生產成本方面的一個有利因素。
根據穆迪的預測,由於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於競爭對手日本和韓國,中國的鋰產量佔全球供應量的一半以上,中國還擁有世界一半以上的鋰金屬精煉能力。正因如此,包括寶馬、特斯拉在內的一些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紛紛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
不過穆迪表示,外國品牌並沒有讓奇瑞和上汽等本土品牌黯然失色。穆迪經濟學家直言:“事實上,中國在汽車工業中採用新技術的速度是無與倫比的。”
早早着眼電動汽車
另據新華社報道,談及中國電動車企換道領先,日本名古屋大學客座教授野邊繼男說,首先在頂層設計上,中國在約二十年前就樹立了成為汽車強國的目標,並且沒有選擇在內燃機領域趕超歐美日等先進國家,而是早早就着眼於電動汽車領域。
其次,中國引入外資車企到本國生產,並優化汽車外資政策,例如邀請特斯拉落戶上海,學習智能電動汽車的概念和模式。此外,寧德時代等本土企業很早就佈局動力電池等零部件製造,形成了電動汽車產業集群。中國巨大規模的市場也為電動汽車行業發展帶來顯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