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11月24日
第A05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薯仔“種”出茨林圍

➡佔地廣闊的茨 林圍,過去曾是日 本天主教徒聚居之 地。

近年在街坊努力下圍村環境改善,古城牆等 文物也煥發生機。

由於保育及產權等因素圍內設施 無從更新,令圍村逐漸走向衰微。

薯仔“種”出茨林圍

大三巴牌坊旁的茨林圍,原是古時的“慶盛坊”,至十六世紀末,許多受迫害的日本天主教徒逃難至此定居,他們廣植馬鈴薯,即本地人習稱的“茨仔”,茨林圍因而得名。

教堂失火擴展圍村

一八三五年聖保祿教堂失火,只剩牌坊和小幅土牆,遺址後半部擴展為茨林圍,後來圍內日本人被政府驅離,變成華人聚居的圍村。上世紀中,政府把大三巴一帶劃為旅遊區,並在茨林圍修築圍牆,圍牆與大三巴之間開闢了“高園街”,形成茨林圍今日面貌。

設施滯後居民遷出

過去圍內曾居住百多戶人家,依靠圍內水井也能自給自足。但隨着社會變遷,圍內許多基礎設施跟不上居民生活所需,令居民陸續遷出,圍內丟空、棄置或倒塌的房屋過半,逐漸走向衰微。

古井城牆重煥生機

所幸茨林圍仍保留着一批極具歷史價值的文物,如日本人開闢的古井、澳門古城牆等,並於近年由一群生於此、長於斯的老街坊致力進行活化,讓古樹、古井、古城牆煥發生機,繼續述說茨林圍的記憶。

欲知更多詳情,立即掃碼欣賞。

2023-11-24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03465.html 1 薯仔“種”出茨林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