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活大賽車 保持可觀性
第七十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圓滿收官。疫後復常辦大賽車,加上七十大慶,賽事雙周舉行,三級方程式、TCR世巡賽等國際賽事重臨,世界知名車手再聚濠江,馳騁東望洋跑道。六天賽事有十四萬五千人次入場,近四日入場人次比疫情前的二○一九年多,昨單日入場人數更創歷史新高。同期旅客訪澳人數保持高位,酒店、餐飲、零售等市道暢旺。當局認為今屆大賽車成功帶動各行各業。
七十周年盛事熱鬧,人氣不減,但有着疫後復常、七十大慶、“天王”效應等加持。賽程略嫌公式化,穩打穩紮,無太大驚喜。六大休閒企業擔責給力,在活化六大片區的基礎上增辦社區關聯活動,但串聯性及創新性仍有所欠缺。今屆經驗值得總結,冀能創新體驗,迎接澳門大賽車下一個十年。
澳門東望洋賽道是世界著名的城市賽車跑道,更是一代代賽車新星的搖籃,多位世界級“車神”都以澳門為起步點、成名地。海內外車手都以成功挑戰東望洋賽道為榮,每屆大賽車都能吸引不少新老車手、車迷來澳作賽、觀賽。
除保持賽事可觀性,要搞活大賽車,仍須從多方着手,尤其要創新思維、豐富娛樂性,增加不同的賽車種類、規劃另類新賽事如明星盃賽之類,甚至結合文創和休閒節目,將大賽車搞成綜合嘉年華,讓它更貼近一般居民。通過大賽車推廣賽車文化,而不是只是把賽程排滿。除了專業車手、車迷,一般觀眾甚至澳門人對賽事規則都不太了解。賽車不應只有“撞車”場面可觀,戰車規格、賽車規則、車手背景等資訊亦具可讀性,如何通過不同形式增加大眾了解賽車文化,而不是令社會挑起賽車等於“塞車”的矛盾。
除了“美食之都”的名片,本澳要致力建設“演藝之都”、“體育之城”,相信澳門大賽車更是助力澳門展現“體藝雙城”發展潛力的最佳舞台。如何通過“大賽車+”,疊加不同的體育、藝文、科技等元素,除了政府及相關界別,休閒企業亦可創新思維,大膽求變,為推動更多非博彩元素作出努力。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