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嶺故事”見證中美友誼
由福州市區向東郊驅車,約四十分鐘就可以到達鼓嶺。中西合璧、風格各異的別墅,掩映在鬱鬱蔥蔥的柳杉林中。
美友人“回家”
十九世紀,福州開埠,大批西方商人、傳教士、領事人員湧入。二十世紀初,鼓嶺成為旅居福州的外國人的避暑勝地。百餘年後的今天,對於一些美國友人來講,上鼓嶺,就是“轉厝”(福州話,“回家”的意思)。
在鼓嶺竹林山莊,郭秀玲一直珍藏着幾張照片和一份用英文手寫的感謝信,信紙已經變黃,被小心保存在一個文件夾裡。
一九○一年,襁褓之中的密爾頓 · 加德納隨父母來到中國。此後十年,加德納一家每年夏季都在鼓嶺避暑,這裡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回到美國後,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再回到兒時的中國故園,卻未能如願。臨終前,他仍不斷唸叨着“Kuliang,Kuliang”。
加德納夫人幾經尋訪,終於弄清丈夫所眷念的故園是中國福州的鼓嶺,並在一九九二年來到鼓嶺。郭秀玲說,爺爺郭茂爐是加德納先生在鼓嶺時的玩伴,加德納夫人訪問鼓嶺期間,郭家人熱情招待了她。
郭秀玲珍藏的合影中,加德納夫人與郭茂爐正在親切交談,兩人笑容燦爛。加德納夫人還給郭茂爐寫下留言:“很開心見到你,謝謝你邀請我來做客。”
當時,郭秀玲不滿二十歲,第一次見到外國人,覺得無比新奇。“她走到哪我跟到哪。”郭秀玲回憶道。在爺爺與加德納夫人在竹林山莊的一張合影中,郭秀玲的身影也出現在照片的角落裡。
郭茂爐曾和加德納一起打網球、踢足球,到小溪裡游泳。這些故事,郭茂爐曾講給兒子、兒子又告訴孫輩。
“我是土生土長的鼓嶺人,看到這裡的故事越來越廣為人知,我們都很高興,希望鼓嶺越來越好。”郭秀玲說,“中美民間友誼的種子很早就在鼓嶺種下了,我們要把它代代相傳下去。”
傳承鼓嶺情緣
在鼓嶺,中外居民和諧共居的場景,成為中美民間友誼的生動縮影;千年柳杉王、鼓嶺郵局、萬國公益社等,成為鼓嶺情緣傳承的見證。
在鼓嶺山居生活博物館門口可見,一座女挑工雕塑一邊挑筐內有一個襁褓裡的男嬰。工作人員表示,男嬰的原型就是曾任美國飛虎隊中尉的穆藹仁家族的穆彼得。
穆藹仁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來到中國支援抗戰,對鼓嶺有着深厚的感情。穆彼得的妻子穆言靈一直致力於宣介鼓嶺文化,創建面向外國友人的鼓嶺英文網站,並組織了多次“尋夢鼓嶺”活動。如今,她還擔任鼓嶺旅遊文化研究協會高級顧問兼首席研究員。
作為中外民間交流的一個平台,鼓嶺書寫出越來越多的動人故事。二○一二年九月,加德納侄孫加里 · 加德納、李 · 加德納兄弟從大洋彼岸來到鼓嶺,尋訪祖輩在鼓嶺的生活印記。二○一七年,“尋夢追憶鼓嶺行”活動在鼓嶺萬國公益社開幕,曾在鼓嶺居住過的七個家族的十九位後人在鼓嶺團聚。
今年六月,“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在福州舉行。穆言靈也到福州參加了這次論壇。她表示,相信友誼是由每天發生的小事組成的,秉承鼓嶺精神,從每個小小的行動做起,可以建立更美好的未來。
活化歷史建築
如今,在古井飲水、在柳杉王下合影、去鼓嶺郵局寄明信片,成了中外遊客鼓嶺行的必選項。
“看到融合中西風格的別墅,百年泳池、教堂保留到現在,成為中美友誼的見證,覺得很有意義。”十八日,一場百餘人參與的徒步露營活動正在鼓嶺舉行,參與者鄭瑾灝向鼓嶺郵局的郵箱投遞了一張明信片。
近年來,鼓嶺管委會全力推動歷史建築保護修復和活化利用,挖掘考證確定三十六處歷史建築或遺址,完成宜夏別墅、加德納展示館等二十多處歷史建築修復,並通過還原歷史場景、植入文化內涵、引進特色業態等形式實現活化利用。
福州市鼓嶺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開展“鼓嶺故事”口述歷史錄製工作,將更多中外交流交好的故事整理出來、傳播出去。
(福州十八日電)
中新社記者 閆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