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在德國
環境保護是當今世界備受關注的議題之一。在德國生活了兩個月後,不得不承認,澳門在環保這部分是落後的。
在和房東第一次見面時,就收到一份詳盡的垃圾分類資料。房子的後園有四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塑膠、紙張、有機垃圾(植物殘枝落葉、修剪的灌木等)、不可回收的普通垃圾,分別要放進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在垃圾回收日時,把垃圾桶放在家門口,就會有工作人員來清理,不同顏色的垃圾桶的回收日是不一樣的,這需要在市政廳的垃圾日曆中查看。最重要的是,扔錯了可是會被罰款的。
另外,與其他歐洲國家不同,很難在德國街頭發現膠樽、金屬罐的蹤影。這是因為在德國超市購買塑膠瓶裝或鋁罐飲料,付款時會在原價上額外加收○點二五歐元(約二元二角澳門元)瓶子費(Pfand)。這個瓶子費是可退的,大部分超市都有退瓶子的機器,把瓶子塞進去,機器便會打印一張兌換券,人們可以選擇當作超市代金券使用,或到收銀檯兌現,十分便利。但總有些懶得多做一步的人,順手便把瓶子扔進垃圾桶或直接就擺在路邊,這就衍生出一種新的職業——“撿垃圾”。在德國的大城市,尤其是在火車站、市中心等熱鬧旺區,很容易就會找到這群職業人士的身影,他們通常扛着一個大號的黑色垃圾袋,眼神尖銳地瞄向每一個街角和垃圾桶旁,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膠樽塞進袋裏。我經常笑說,在德國“撿垃圾”,月薪分分鐘過萬。這個膠樽回收政策,既達到環保的目的,又能保持市容整潔,還讓街友們有一份額外的收入,妙。
除了這些國家政策外,德國人的環保意識也是十分高的。優先在當地的農夫市集購買農產品和奶製品,隨處可見的二手商店、跳蚤市場,以自行車、火車等交通工具代替汽車……德國政府推出了四十九歐元(約四百二十澳門元)月票,即只需月付四十九歐元便可搭乘除ICE快車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以鼓勵國民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而火車甚至有車廂專門供給攜帶自行車的乘客。
當然,也不乏一些十分具爭議性的政策,如大力推行素食。在某些綠黨執政的州,公立學校的食堂每周至少有一天是素食日。在此不評論素食的優缺點,但就上述其他政策,還是十分值得學習的。環保路漫漫,澳門才剛開始走呢。
童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