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調控防樓市大起大落
特區政府計劃明年起適度放寬房地產需求管理措施,不再向取得第二個居住用途不動產的人士徵收樓價百分之五取得印花稅,訂定普通住宅按揭最高七成等。觀乎高息環境持續,本澳房屋供應增加,樓市成交持續低迷,樓價反覆回落,預料“減辣”有助樓市回穩,提升市場信心。
新冠疫情前多年,私樓價格和租金持續上升,民怨甚大。特區政府陸續推出興建大量公屋計劃,以滿足中下階層居民的住屋需求。疫情爆發,澳門樓市低迷,疊加公屋未來會大量應市,私人樓市將受到嚴重衝擊,減弱居民對未來私樓市場復甦的信心。近期氹仔賣地招標成績不似預期,正反映發展商對後市缺乏信心。
資料顯示,現時本地空置單位數目不少於萬六個。房地產市場“滯銷”,浮現割價求售,倘持續下去,社會或將出現一批負資產居民。再者,現時本澳人口增長緩慢、出生率低,加上外圍地緣政治不穩,利率高企等影響,“金錢防身”或成為新主流觀念,不利經濟復甦和發展。
過往不少業主被困於“辣招”,即使有能力、有需要換樓,仍感困難重重。特區政府修訂《取得非首個居住用途不動產的印花稅》法律草案,相信可幫助有能力的家庭換樓,改善生活環境。同時可釋出原有物業,對地產中介行業、業主、換樓家庭均有幫助,也讓樓市及經濟恢復動力。
樓市“過熱”,以“辣招”散熱是合理的。但經過三年疫情,新經濟模式已逐漸形成,既然“燒熱”樓市的主導因素已不復見,目前正是“減辣”或“撤辣”的適當時機。但調控必須適度,因應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房屋政策,符合政府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維作風。
不論政府出招“加辣”或“減辣”,目的皆是控制樓價不被非理性炒賣弄得大起大落,免得危害金融安全及安居需求。目下世界經濟動態及政局瞬息萬變,當局宜時刻留意“減辣”實施期間,短期住宅炒賣、樓價指數、交投量等走勢變化,結合社會、經濟和政治環境,及時調整。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