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黑道折射時代社會
——談《少年吔,安啦!》
修復舊片,意義重大,能夠保存電影,更讓新一代欣賞舊片的魅力。近來多齣港美影片先後有修復版上映,皆獲得熱烈反應,今次輪到台灣黑幫片《少年吔,安啦!》,以黑道青年折射台灣社會問題,視野廣闊。
上世紀九十年代台灣名導佳作頻現,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王童、李安等,用影像反映時代,充滿氣魄,將整個台灣影壇推向史無前例的高峰。今時今日與之相比,完全比不上。
一九九二年的《少年吔,安啦!》,由侯孝賢監製、徐小明導演,曾在康城影展放映,卻一直沒有登陸本澳。那時香港掀起黑幫片熱潮,但本片並非跟風之作,沒有美化黑幫,捨棄煽情的戲劇手法,聚焦於兩個少年在家庭與黑幫的糾纏。
土地糾紛、黑幫廝殺、移民問題、議員乏力、槍械湧現、毒品泛濫,交織着台灣經濟急升後的社會問題,尤其是家庭結構變化,導致年輕一代失去親情關懷。片中兩個少年阿國與阿兜,皆處於無父無母或單親的家庭,乏人理會。更重要是影片瀰漫着無政府狀態,形成黑道橫行、槍械隨處可見的社會現象。陳松勇飾演的警察隊長,也有私人生意,仍是利益至上。
徐小明將影片塗上灰暗微黃的色調,寓意逃不出的宿命,並採取冷靜冷酷的手法,鏡頭偏向靜態。即使拍攝講數、刀劈、槍擊,鏡頭不動,也不靠音效,讓觀眾感受現場實感。看兩個青年無視法紀、不顧生命的殘酷人性,折射出主角對前路的迷茫心態,影片因而發揮着批判社會的力量。
故事離不開利益矛盾下的刀光劍影,然而影片從中呈現出混亂鬱結的氛圍,無論是新世代還是老一代,皆活於驚怕、互殺的生活,年輕一代動輒開槍還擊,最終悲劇收場。影片最後一個鏡頭,少年伏屍河邊,手上拿着槍枝,那種在暴力猖獗下的悲哀感,隨着影片落幕而散發出來,留下讓人深思的餘韻。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