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影鳥
圖/文:郭敬文
夏季的北極,所見絕非茫茫白雪、重重危機,反而有着難以言喻的美。因冰雪融化,許多珍貴豐富的生態顯露出來,就像打開了地球上一座未被開發的寶庫。
北極的夏季所見最多的動物是鳥類,有些候鳥在夏季才會遷徙到北極,當中印象深刻的要數北極燕鷗。在夏季牠們會飛到北極繁殖,之後又會飛到南極的海洋,此時南極也在夏季。牠們每年往返地球南北極,距離大約兩萬四千里,有科學研究顯示,北極燕鷗是現時地球上已發現的遷徙路線最長的動物,牠們一生的飛行距離約等於地球來回月球一次,大約七十六萬公里。
北極燕鷗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牠的長途遷徙能力。我們有一天路過海邊石灘時,突然受到北極燕鷗的瘋狂攻擊,牠們邊發出高頻叫聲邊衝向我們的頭部,用尖嘴去攻擊我們,雖然不會造成太大傷害,但被啄會感到痛的同時也有一定的危險性,萬一被啄中眼睛後果很嚴重。後來我們發現牠們之所以攻擊我們,是因為我們進入了牠們的領地。北極沒有樹木,牠們築巢會選擇石灘平地。這些地方並不安全,可能會有別的鳥來找麻煩,又可能會有北極熊和北極狐。為了保護自己的蛋或幼鳥,牠必需奮起反抗,只要是有任何會動的東西敢於靠近牠們的領地,牠們就會去對抗。
被鳥攻擊是一個難忘的經歷,我邊以相機擋着自己的眼睛和面部邊拍攝,這樣除了可以看到鳥飛近,也可以防止受傷。雖不擔心受傷,但就憂慮被鳥糞炸中。我用24 - 105mm變焦拍攝,在構圖上很便利,但對焦仍然是一個大難題,因燕鷗攻擊時速度實在太快,當牠們出現在畫面上時,自動對焦基本上失效,改為手動對焦,也只是靠運氣,成功率不高,後來用手機盲拍反而成功率更高,更拍到燕鷗充滿着憤怒表情的照片。
夏季的北極常見的鳥類品種不少,行程中我們見得較多的是暴雪鸌,因為牠們常常在船頭船尾伴航,為我們提供了無數的拍攝機會,用作測試相機自動對焦和練手就最合適。牠們的身體是流線型,飛行中會把腳收入羽毛內,就像我們現在的飛機起飛後把輪子收入機腹內,讓身體的風阻減到最低。牠們常常會在海面上方幾十厘米處滑翔,飛行的動作和名字一樣霸氣,暴雪鸌的鼻子上方有一個管子模樣的結構,是用來排出鹽分的,牠們可以直接喝海水,濾出來的濃鹽,就會從那個管子裏流出來,樣子像有夾子在鼻子上,有點似花泳運動員,十分神奇!
我使用 Canon R5配上100 - 500mm變焦鏡頭拍攝,對焦模式選擇動物識別和連續自動對焦再加高速連拍,但成功率仍然不高,主要是對焦速度跟不上。反而我的學生用Sony配上600mm定焦鏡,成功率比我高。另外是耗電問題,或者因為要驅動100 - 500mm長焦距變焦鏡,電池的繼航力明顯下降。反觀同行的學生,同樣環境下我換兩次電,他還不需要換電,真有點無語。(北極之旅 ·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