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物情懷
路環荔枝碗舊造船廠將被打造成一個文化藝術展示區。造船行業已式微多年了,只有在博物館或書本裡才看到該行業的一些昔日風貌。曾經幹過這個行業的造船師傅,肯定還有人在,但相信已經不多了。朋友中有一位是幹過這個行業的,年紀早已踏入長者行列了,但體魄強壯。
有一次冬天與他吃宵夜,當日氣溫較低,我們都已穿上厚厚的衣物,但他只穿一件薄薄的機恤,惹得同檯的幾個人都稱讚他身體棒。他放下啤酒杯說道:“我後生時當造船學徒,師傅叫你做甚麼,你就得做甚麼,遇到要到水下工作,例如有新船要下水啟航,就算是冬天,也要潛到水下拔掉固定船隻的橫木。那年代沒有甚麼保暖設施,為了驅寒,口中咬着生薑片,便竄到水底操作了。做完工夫上水,往往凍得渾身發抖。捱了幾年,身體漸漸對寒冷沒有太大的感覺,現在的溫度,我只覺得稍為清涼而已。”
澳門曾經興旺一時的造船、火柴、神香和爆竹業,有“硬件”留下來讓人觸景生情的,除了荔枝碗那十多間舊船廠外,還有益隆炮竹廠舊址。這兩處地方佔地廣闊,文化部門可以大展拳腳了,至於製香業和火柴業廠房舊址則難見蹤影。
約十年前,我到台山工聯職中附近,見街邊有一咖啡店,門前還有一棵像是橡樹的高大植物。那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台山幾百間平民屋碩果僅存的一間,當時以為讓它蹲在一角是基於保育政策,不久再到那裡,小平房不見了,只剩下一條筆直的馬路,整個台山區的平民屋算是徹徹底底地退出了歷史舞台。我們固然不能感情用事,但一些唯一的存在是值得我們保留的。其實,以現在的技術將整座小屋搬移到別處,一點難度也沒有,只是沒有這種心思而已。
公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