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詠嘆
莆田入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引起人們關注。也許有人會問,莆田憑啥入選?光由我介紹,恐有家鄉觀念之嫌,那就看看已故文史大家郭沫若是怎麼評價的吧。
郭沫若一九六二年閩遊時有兩晝夜在莆度過,在那裏他留下八首詩篇,其中《途次莆田》寫道:“荔城無處不荔枝,金覆平疇碧覆堤。圍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庫四時宜。梅妃生里傳猶在,夾漈藏書有孑遺。漫道江南風景好,水鄉魚米亦如之。”這首詩可說是莆田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
這首詩提到圍海作田、堵溪作庫以及梅妃生里、夾漈藏書這幾個人和事,確是莆田歷史文化的代表。當時郭老的行程主要是參觀三清殿、古譙門、木蘭陂。至於梅妃和鄭樵的事跡,他是早有了解。
郭老認為三清殿是莆田“現存古建藝術瑰寶之一”。他對宋徽宗趙佶手書瘦金體的《神霄玉清萬壽宮碑》尤感興趣,久久不忍離去。
莆田城內當年最高的建築是形似天安門的古譙樓。郭老在那裏參觀了樓宇結構、碑記、文物和莆仙戲傳統劇本等,認真入神,興致勃勃。
木蘭陂是兼有蓄水、灌溉、排澇、擋潮、水運等功能的水利工程,如同都江堰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一九六三年年中,郭沫若寄給莆田一幅《木蘭陂詩碑》,五字碑額隸書由其夫人于立群題寫,六首七絕讚詩是郭老親筆行書。
郭詩提到的梅妃,原名江采蘋,唐玄宗時作為秀女被選入宮,後封妃。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江東村有祭祀她的廟宇。
對於史學家鄭樵,郭沫若是懷有深深敬意的。夾漈草堂遠在深山老林,當年交通不便,緣慳一面了。
歷史文化名城重在保護,莆田入列更是任重而道遠。
石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