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藝術走進社區
梳打埠工場發掘“地方感”
由梳打埠實驗工場主辦的二〇二三至二〇二四年“
OFF|SITE.在場”與“他/她們如何說這個城市的故事”系列活動現正舉行。據活動聯合策劃、監製張楚誠介紹,活動項目核心是透過以藝術創作記錄城市社區的故事,引起大眾對舊街區文化保育的關注。
張楚誠表示,“OFF|SITE.在場” 自二〇一三年起持續舉辦,以澳門街區作為創作場域,邀請不同媒介的本地及外地創作人於街區的地景和文化中尋找靈感進行創作。而“他/她們如何說這個城市的故事”系列活動,包括社區導賞、城市書寫、講座、一人一故事體驗等,希望大眾認識社區觀察和歷史普及活動;並通過公開招募參加者招募 “行街考察員”,為來年的演出創作進行田調記錄。
張楚誠分享“OFF|SITE.在場”今年以 “地方感”為主題,並以三巴門及周邊一帶區域作為創作場域。他說,“其實‘三巴門’是昔日北段城牆上所闢的一道城門,是連接城牆內外區域的重要節點。時至今天留下多座歷史建築和生活遺跡。曾經我們友好團體的排練場地在那一帶,對當地過往的社區面貌有一定認識,而近年這區逐漸有不同的新型店舖和藝文空間進駐,與舊式店舖和老區文化並存,好奇下選了這個新舊交融的老社區作為這次的觀察和書寫對象。”
在九至十月期間,梳打埠實驗工場共舉行了五場“他/她們如何說這個城市的故事”系列活動,包括:“給城市寫一封信”城市書寫工作坊(帶領人:張健嫻);“在街角尋找故事”攝影及影像敍事記錄工作坊(帶領人:周建君);“三巴門城牆內外的風景”社區導賞行(帶領人:勞加裕)“個人故事、對話與紅線”一人一故事體驗工作坊(帶領人:戴碧筠);“小說與電影如何說故事”講座(講座:梯亞)。
張楚誠表示,“最近完成的工作坊中,張健嫻以文字作者的角度,分享對於書信和溝通的思考;周建君則是以作為影像工作者的角度,分享如何在人手一機的年代以手機作為工具啟發對環境的觀察,兩場活動均反應不俗。”“行街考察員”招募方面,目前已有十多位有興趣的朋友參加,九至十月期間已進行了兩場交流分享會活動,鼓勵他們主動觀察社區,並在會面中分享各自對社區的觀察和發現。
文:花生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