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修行
吃是一種文化,有集體意義,如吃的傳統、吃的鄉土意識等;也有個別意義,如吃的方式、吃的選擇、吃的記憶等。彼此共融。單從個別性的角度說,吃可以是反省自己的修行。
日子忙起來,胡亂撥三餐,什麼反省與修行都是廢話。可無論獨食或共饗,盛筵或快餐,總有一番風景,人文的。看得見風景中的自己,便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毋須特具慧眼,不麻木於活着便行。
退休前一個學期,在學生飯堂常遇到個小女生,總有個高大憨厚的男生伴在身旁,兩人快樂地吃着。我們下課後有時坐在一起,邊吃邊聊。男生每次都取笑女孩,總是先把碗內白飯吃完,才慢慢享用餸菜。女生說這是她自小的飲食習慣,要把好的東西留在後面。那是先苦後甜的意思了?男生眼裡有些愛憐,我則看到女生眼中的自己的幸福:好的東西一定會在前面等着她。
吃酒店自助餐的琳琅美食,也是反省自己的修行時刻。酒店大型自助餐有着共時性的時代意義。我們這些自社會貧乏歲月走過來的人,當初見到食物如此豐盛的壯觀場景,和自由開放任食的方式,眾生為之傾倒;盆滿鉢滿地頻繁搬動,恨不得把滿堂美食都放入自家肚子內。幸福感滿滿的。興奮地吃着,眼中只見食物,看不見自己。然後,吃過無數的自助餐,當吃得意興闌珊,我們漸漸把眼光收回來,放在自己身上。
飢餓已不再是這一代的城市話題,我們便看見吃的層次、吃的選擇、吃的營養、吃的禮儀……不再只為吃而吃的時候,我們會講究和什麼人吃飯,會想到留些好的給別人,會顧及環保不浪費食物,會注意食材來源。於是我們會吃得從容和克制。吃是最具實的生活行為,在吃中有些反省,也會看見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此所以優雅如林文月也要寫《飲膳札記》,把中饋當學問,她大概也想到,吃是一種修行。
吳淑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