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豐富各衛生中心服務
石排灣衛生中心早前正式啟用,有社團負責人表示,石排灣公屋居民中,長者比例較高,對醫療服務有更大的需求。新衛生中心面積為原有臨時衛生站的十二倍,為發熱人士設有特別門診獨立通道,除了即日的非預約門診無“限籌”外,亦有望縮短一般保健服務的輪候時間,提升服務質素。
此外,二○二○年初,石排灣臨時衛生站的廿四小時醫生傳召服務暫停至今,區內居民在假日或晚上如有需要,只能到仍提供此服務的路環衛生站或仁伯爵綜合醫院離島急診站求診。在離島醫院綜合體啟用前,建議石排灣衛生中心能恢復“夜診”服務,滿足區內居民的突發醫療需求。最後,除原有保健護理及疫苗接種服務,亦期待口腔保健及中醫保健針灸等服務投入,特別是近年面對新冠疫情,中醫藥治療發揮作用,冀政府在未來公營醫療規劃中,能重視中醫藥應用。
夜診人稀平衡資源
對於因應石排灣衛生中心的啟用,有建議希望恢復“夜診”服務、增加口腔保健,以及中醫保健針灸等服務投入。對於恢復“夜診”服務,筆者認為值得商榷,因為其指出倘若區內居民在晚上有醫療需要時,只能到提供此服務的路環衛生站或仁伯爵綜合醫院離島急診站求診,造成該區居民的不便。然而,試想想同樣住在氹仔區的居民倘若有相同的需要,也只能到上述急診站求診,前往的路程亦不相伯仲。而且在一般情況下,晚上的求診者數量並不多,因此,基於公平的原則和合理運用資源的原則,筆者認為,現時並不適宜恢復石排灣衛生中心的“夜診”服務,且待明年離島醫院綜合體啟用後,相信有關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對於在該中心增加口腔保健及中醫保健針灸等服務,筆者認為值得考慮,因為在石排灣公屋居民中,長者的比例較高,對於這類醫療服務會有較大的需求。
科學調查增加服務
就以上所述,坊間不同團體經常會提出在各個衛生中心增加各種不同的醫療服務,而設立衛生中心的目的是本澳所有居民都可以在自己的居所附近享有免費或可負擔的初級衛生保健,其提供的服務包括向個人和家庭提供個人衛生護理及基本藥物;把需要專科護理的病人轉介到醫院並跟進其治療情況;按疫苗接種計劃進行疫苗接種及確保接種紀錄的更新及準確性;提供中醫服務;計劃和開展衛生教育活動;促進和監察與身心易受傷害或需援助者的健康情況,尤其是開展與母親、兒童、在校人員、長者、殘疾人及藥物依賴者的健康有關的活動等。因此,建議衛生局可因應本澳不同區份居民的實際需求,在各個衛生中心提供一些針對性的服務,以滿足不同區份的居民醫療需求。
為了有效達至此目的,亦建議衛生局考慮委託一些專業機構或學術團體,就全澳各區居民對衛生中心的服務進行定期的科學調查,以了解和掌握他們對不同醫療服務的需求,並作出分析後,倘若認為一些具條件增加的醫療服務,便可在各區的衛生中心作針對性的部署,此舉不但可逐步豐富各衛生中心的服務,而且可使各衛生中心所提供的服務,更能滿足本澳不同區份居民的醫療需求。
悠 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