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花生
一般而言,一粒花生有四分一碳水化合物、四分一蛋白質,餘下的一半是油脂。我國作為花生生產和出口大國,一些改良品種,油脂更高。
作為堅果中的草根階層,在脂肪有害論時期,食花生的問題主要是其油脂量過多。不記得在哪裡看到有專家說堅果雖然營養好,但每次吃少於十粒為妙,原因是脂肪對身體不好。但除了家裡清蒸或白烚的食物外,有哪些食物會少油脂呢?油脂等同美味,只是你吃的時候看不到而已。
油脂作為三大營養素一員,近年已逐漸得到平反。花生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據稱能減少“壞膽固醇”,然而,其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中卻富含Omega-6脂肪酸,專家認為這種脂肪酸會引起身體的發炎反應,相對而言,Omega-3較有益。
按資料,若過量攝取Omega-6脂肪酸,會導致人體發炎,使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出問題,一如肥胖,也是身體發炎的一種表徵。然而,Omega-6脂肪酸在人體中卻有重要任務,包括保護細胞結構、調節代謝機能和免疫反應,並可促進凝血作用,是很重要的營養素。
我們日常使用的食油,包括大豆油、芥花籽油以及玉米油等,幾乎都含有大量Omega-6,花生油Omega-6的成分,更可謂出類拔萃。慶幸的是,大豆和玉米都存在大比例的基因改造產品,而現時花生似乎還沒有轉基因品種投產。
除了Omega-6外,眾所周知,花生的“害處”還有黃曲霉毒素(致癌元兇之一),這當然不是花生獨家,米和玉米也有,花生只是更具代表性。
此外,花生能引致過敏,以西人較多,食一粒花生也能致命,這是我沒法可想的。
資料說花生是由葡國人從南美帶到澳門,再由澳門傳入內地的,澳門在花生發展史上可謂佔一席位。當年葡國人藉口晾曬貨物從而定居澳門,未知那些貨物中是否就有花生?若然有,誇張地說吧,在澳門食花生,食的也是歷史。
(二之二)
太 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