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提“藍白合”方案
學者:交換籌碼
二○二四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進入倒數百日,台灣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終於對“藍白合”態度軟化,並拋出具體方案:“比民調,輸的推薦副手人選”。國民黨陣營則未正面回應建議。受訪學者表示,目前處於籌碼的交換過程,要不了多久藍白整合就會塵埃落定。
柯P態度由硬變軟
隨着選舉臨近,留給藍、白營整合的時間愈發緊促。柯文哲本月六日結束訪美行程返台,在桃園機場回應“藍白合”時表示,藍白合講了超過半年,從來沒聽過到底要怎麼合,所以民眾黨提案比民調,贏的人當正的,輸的一邊推薦副的,綜合考量組成一組勝率最高的候選人。
柯文哲的表態被視為對“藍白合”已從強硬變軟。此前,柯文哲被曝出在九月廿七日的內部會議,對於國民黨不看民調、不當副手的條件怒飆“去死吧”;接着又在九月廿九日喊出“比民調、輸的退選”方案。
逼國民黨盡快出牌
“作為可以扭轉選舉局勢的‘關鍵少數’,柯文哲不斷調整放風,是為了謀求最大的政治要價。”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六日受訪表示,柯文哲清楚自身的力量所在,雖然民意看起來較高,但堅定的支持群體有限,而且他對於民進黨沒有根本性的加分效果,更容易受國民黨青睞。受限於年紀,這次選舉是柯文哲政治生涯中最後的背水一戰,他也希望能在政壇中發揮作用。因此,表面的進與退其實都是在要價,逼國民黨盡快出牌。
適可而止換取利益
對於推薦副手說法,包承柯表示,柯文哲追求的是實權,推薦副手可能只是名義上的過渡。讓柯文哲當兩年行政機構負責人算是較合理的政治妥協,可以讓柯文哲保持政治生命力,而非在邊緣走鋼絲,也可以為民眾黨帶來生機。從柯文哲周圍的影響力來看,他的經濟政策、兩岸政策和國際政策,都走不出國民黨和民進黨對抗的圈子,如果短期內不能發揮真正的影響力,就要着眼長遠的影響力。民眾黨用適可而止的利益目標換取長期的政黨存在價值,才是他們的利益所在。
“藍白合”時間無多
包承柯表示,國民黨清楚單靠侯友宜單打獨鬥,沒有贏的可能,團結柯文哲是勝選的重要途徑。但目前的關鍵在於,國民黨是否能够靈活處理和柯文哲的合作關係,包括做出一些推進合作而必不可少的妥協。
隨着選舉時間臨近,有推算指出,真正找到雙方都可接受的整合方法,只剩下兩周。若沒有可行的結果,就是“四方對陣的定局”。包承柯表示,外部對“藍白合”是有期待的。推“藍白合”基本上已是國民黨確定的戰略,柯文哲從美國回來後也沒有脫離“藍白合”的基調。“目前處於籌碼的交換過程,要不了多久藍白整合就會塵埃落定。”
還要爭取廣泛支持
從目前的民調情況來看,包承柯指出,如果“藍白合”,贏的可能性大概在四成五,對家的贏面大概約五成五。除了“藍白合”之外,還要“打得好”,讓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退到四成八左右,處於“相對高的少數”的位置上。“藍白陣營只靠政黨為基礎的合作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廣泛的中間選民和‘淺綠’選民的支持。”包承柯續指,賴清德的支持者集中在民進黨內部,前幾個月也幾乎到了天花板。“藍白”合作時,還需要花大力氣爭取中間選民和“淺綠”選民,這才是贏得選舉的關鍵所在。
(香港六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李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