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一
2023年10月02日
第C06版:生活
澳門虛擬圖書館

婚宴喜筵話當年

宴會前賓客共聚談天,享用瓜子及糖果等小食。

福祿壽三星雙喜大禮堂, 旁邊掛上親友贈送的喜帳。

可盛載兩打樽裝汽水,現在已消失的汽 水木盤。

新娘由大妗姐陪同向親友敬茶,長輩都會回敬 利市。

主家埋單可以禮券繳付,牆上掛有廣告推 介。

當年收據“項目”,部分名稱 見思考。

酒樓菜單以八個菜為主,除魚 翅外還有燉湯。

婚宴喜筵話當年

時光倒流七十年,略數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居民設宴的酒家有:十月初五街由譚發主理的中國飯店,陳生主理的新廣州酒家,火船頭街陳立民主理五洋酒店酒菜部,高漢主理中央酒店的金城酒家,爐石塘巷的黃信祥主理陶陶居,趙雲孫主理新萬香,新馬路趙雲孫主理國際酒家,彭德主理16號碼頭鳳城德記宴席,葉禮主理營地大街禮記,楊繼明主理議事庭前地太史館酒家,鄧玉書主理板樟堂前地太白樓,吳應權主理新橋友昌記,黃德主理渡船街德記及譚威主理譚妹記筵席等。

其時居民家中有喜慶事,由親人炮製幾味菜式闔家共賀。稍富裕家庭就叫“會送”,食肆員工用長方形木托盤承載餸菜,或以檯布包起外賣菜式、然後用單車運送到府上,翌日再上門回收缸瓦。本澳名廚梁奀憶述,入行時就曾擔任此工作,並稱頂木托盤頂到頭已起“枕”。

也有市民屋企環境較寬敞,選擇包辦筵席,即帶齊食材、煮食爐具、餐具、檯椅,及安排上菜服務,直至宴會結束。當時到酒家出席喜宴是一盛事,提前到剪髮舖,男的剪髮或女的恤髮,大家都悉心打扮出席晚宴。

約六十年代酒家,禮堂佈置都較為簡單,中間設福祿壽三星,掛上粘金粉的發泡膠“囍”;按宴會掛上禮堂字,例如:聯婚就掛上“魯陳聯婚宴客”、男家設宴掛“魯府迎親宴客”、女家款客就掛“陳府于歸宴客”、生日掛“魯府榮壽宴客”、滿月就掛“魯府彌月宴客”。其後貼金的雕龍刻鳳禮堂,大約於七十年代開始普及。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酒樓設宴已成主流,龍鳳大禮堂甚感氣派,斟茶給親友或做儀式等,都在禮堂拍照。禮堂的兩邊掛上由親友奉送的喜帳,更增添喜慶氛圍。相對現今新娘房、當時是較簡單,多是用活動屏風拼組成。

婚宴當天下午主人家攜帶喜帳、洋酒,另備香煙、瓜子、糖果及花生等待客。樓面分派在各坐立檯,於席前款待嘉賓。簽到檯放置主家襟花,如:主婚人、新郎、新娘、男儐相、女儐相、迎賓。中間擺放龍鳳“嘉賓提名”,簽到筆及記錄的親友出席的“知啟”。喜筵婚讌酒樓都會致送花牌,以增晚宴氣氛。

娛樂區是親友們重點節目,麻鵲、牌九及頂頭等,深為部分市民喜好。而酒水方面,約七十年代市民款客多選用:孫文白蘭地、蜂巢大三星或軒尼詩V.S白蘭地等。至七十年代中,已改用較高級的VSOP,到八十年代更採用高檔如:藍帶馬爹利、XO、EXTRA等。汽水以樽裝為主,用木盤或膠盤盛裝,每盤廿四支。

傳統食肆用毛筆書寫菜單,早期菜單菜式是八至九個,其後普遍是八個菜,每道菜式都註上斤両給廚房部製作。筵席辦館對菜單先後次序要求不一,酒樓對次序則較有講究,業界至八十年代,菜單次序變得較為統一。

六十年代之前,宴會中尚上未有擺設銀器食具。侍應服裝以中式為主,其後制服轉爲較西化。個別酒樓於七十年代,當賓客進入廳房時,侍應隨即奉上熱毛巾、再跟茶水,有謂 “海派服務”的貼身招呼。晚宴中除席巾外,每位都放上摺好的毛巾仔。

婚宴的頭盤乳豬,添加了兩盞小紅閃燈,令乳豬添加氣派。以芋頭絲編築成鵲巢的熱葷菜式,手工細緻曾盛極一時。而歷來魚翅都是凸顯筵席排場,按習例食完翅,侍應會派毛巾奉客;同時新郎、新娘及親友等一起向嘉賓敬酒。昔日菜單八個菜中,第七道菜多會是燉湯。到八十年代燉湯已改由乳鴿等替代,其間新娘由大妗姐陪同向親友敬茶,長輩都會回敬利市。為顯服務質素,潮流普及蒸魚上檯後,由侍應生起去大骨。

宴會後埋單,主家都可用銀行或辦館禮券繳付。埋單後員工會送上新人紀念禮盒,新郎再回贈利市。個別主家有攜帶器具,交員工盛載宴會剩餘食物。當年夜呣街一帶,亦有小販在路邊出售前一晚食肆剩餘餸菜;市民翻熱後食用,偶有嘗到鮑魚及大蝦碌等,相信部分居民都有此體會。

回望當年部分食肆的收據,部分或沿用至今,但有個別單據的“項目名稱”,經向業界前輩請教都未多了解。昔日飲食資料未能延傳,令人深感唏噓。

澳門資深飲食從業員

飲食業顧問及講者

羅錦焜

2023-10-02 羅錦焜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92379.html 1 婚宴喜筵話當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