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女花》電影到喉唔到肺
四個小時演出的粵劇,改編個半鐘電影,濃縮!必須大施手術,來個傷筋動骨……仙姐不滿意《帝女花》電影理所當然——因為長度關係,“寫表”和“上表”沒有拍,戲肉欠奉,到喉唔到肺,演的和看的都意難平。
《奼紫嫣紅開遍》巨冊,仙姐口述的資料——七十年代,雛鳳再次把《帝女花》搬上銀幕。仙姐主張盡量採用實景,甚至千里迢迢飛去韓國,察看當地古雅的佛殿,希望可以用作“庵遇”的背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去成。仙姐一直緊張徒弟的前程,另一方面也緊張戲寶落腳塵世的面貌。事事過問,無非想做到最好。親力親為,精益求精,正是敬業的表現。“別人説些什麼,我是不理會的;我目標是,在能力範圍內做出最好的成績。”工作雖然狂熱,她卻是十分清醒,不偏私——兩部《帝女花》電影,仙姐毫不諱言雛鳳的一部改編得比自己演的一部好;因為加回“寫表”、“上表”兩場,並且非常欣賞導演吳宇森的工作態度。
“帝女花”原作者是清代大詞家黃韻珊,“長平宮主曲”七百五十字。唐滌生感覺到:史書記載的宮主,年齡、造型、線條、容貌、嬌弱、敏感,都與白雪仙有極吻合之處,“我極信任她能把這一位明末宮主復活過來。”唐哥撰文透露:“她為了演活長平宮主,曾閱讀關於明末的書籍和長平宮主的史實;甚至,她苦苦請求何洛川大醫師供給她以長平宮主的墓誌原文……”
睇任白,睇馬紅,睇芳姐,上世紀粵劇觀衆,只看老倌,不問戲名。這種怪癖有道理,紅伶所以紅,演什麼戲都好吸引,保證精雕細琢有戲味。
藝術的一個謎,觀衆對《香夭》津津有味,但藝術名家評論,指《庵遇》至精彩——唐氏此曲,以古譜“秋江哭別”一氣譜成,使庵會時男女主角之驚、喜、哀、怨,從曲中表露無遺。而字韻生動,全曲長達百句,而無一字譜得牽強。詞藻綺麗古樸,直迫宋元名手,較之原著人黃韻珊並無遜色,誠今日粵劇曲苑之瑰寶也。
後記:悲鳳去樓空,剩得我戲迷情未罄……
(百變帝女花之玄 · 二之二)
高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