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09月26日
第B12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形式本質的哲思

荏苒 (之一) 黎小傑

《摩訶婆羅多》(之一)與《景世泰寧——洗頭魚》 梁子毛

形式本質的哲思

作為“藝文薈澳2023”平行展之一的“形式背後:當代藝術的美學——李英維、梁子毛、黎小傑三人展”,早前於四季名薈六樓金沙藝廊揭幕。策展人梁潔雯以形式解構三位青年藝術家創作背後的思路,通過工作室狀態影片、展廳建模分區及嶄新的展示方式,向公眾推廣當代藝術的美學。美學(Aesthetic)源自希臘語,原意是“對感觀的感受”。一個客觀的美學價值並不簡單地定義“美”和“醜”,而是通過哲學思路去認識類型和本質。

策展人特別邀請吳衛鳴教授於九月十六日,在澳門藝術博物館演講廳為公眾帶來一場學術講座“形式背後:當代藝術的本質”。吳教授梳理西方藝術史的發展進程及自然哲學的恆永論點,引領觀眾由敘事性的藝術創作,過渡進入欣賞現當代藝術的意境。自然哲學是通過前人抽象的理性思維的碩果,吳教授向觀眾介紹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著名的“洞穴比喻”,強調思考的重要性,另引用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提出藝術創作為“目的因”而延伸至決定“是什麼”的本質屬性“形式因”。

“形式因”正好解構今次展覽三位藝術家的學術維度欣賞點。以時代光譜為創作軸的李英維,形式反映絕對理性,貫徹畢達哥拉斯提出的“萬物皆是數”美學思想;梁子毛以作品探討價值信任,其消費的存在帶出柏拉圖提出的藝術都只是模仿真實事物的影像,以“影子之影子”方式與公眾相互反思大眾消費習慣;黎小傑以最小單位進駐現代空間,構成獨特的城市質感,以繪畫裝置回應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同時,在展覽鏡像之中“有”與“無”轉化新的空間體驗,跟觀眾產生視覺互動,共同找尋印象記憶之門。吳教授總結西方藝術發展形式,鼓勵藝術創作者以懷疑、理性推翻和追問態度來尋找每個時代的精神,為作品注入更多思考,豐富多維的可欣賞性。

貫徹“形式背後”展覽整個策展概念,策展人梁潔雯引用法國美術史家福西永在《形式的生命》中提到“藝術的本質意味着創造形式,如果有模本,就不是創造”。匯集三位澳門青年藝術家中堅力量,以作品向公眾展現藝術本質的追求和引發追問,如吳教授在席間所言:“讓我們一起戴上當代審美的眼鏡。”邀請大家於十月十五日前,跟我們共同追索具時代性賞析之美學,欣賞澳門青年藝術的當代創作。

展覽統籌 林子筠

“形式背後:當代藝術的美學”

展覽日期:八月九日至十月十五日

展覽地點:金沙藝廊

2023-09-26 林子筠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91119.html 1 形式本質的哲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