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 泥菩薩而已
活着無用,死太可惜。我曾想過不再做人,而想成仙,如何方可成仙?有了,這是蘇軾告訴我的。他在《前赤壁賦》中寫道:“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細味其句,原來是一條死路,“羽化登山”指人死成仙,即遠離塵世。再讀《幼學瓊林》:“蓬萊弱水,惟飛仙可渡,方壺員嶠,乃仙子所居。”我是一介庶黎,不是飛仙,於是死了成仙這條心,安份守己,至今仍是“黔首”一名。
蓬萊,是山名,不過是古代傳說中,東方的海中仙山,也作蓬壺。《拾遺記》又名《王子年拾遺記》之〈高辛〉篇:“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洲也。形如壺器。此三山上廣,中狹、下方,皆如工製,猶華山之似削成。”
《拾遺記》也說到“蓬萊山”:“蓬萊山亦名防丘,亦名雲來,高二萬里,廣七萬里。水淺,有細石如金玉,得之不加陶冶,自然光淨,仙者服之。”“方壺員嶠,乃仙子所居”。方壺表過,且說員嶠。古代傳說員嶠乃海中五仙山之一。《列子 · 湯問》:“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絃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玗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至於“弱水”,是西方絕遠之地。古人稱水淺或偏僻不通舟楫的地方。
《幼學》所舉,都是無稽之談,旨在考其語源。人有不老不死的,這是甚麼人?只有泥菩薩如是,我再不想“羽化而登仙”矣,始終是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黔首最好。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