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08月29日
第B01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海鹽海產品還能吃嗎?

海鹽海產品還能吃嗎?

【本報訊】據《科技日報》廿八日消息:廿四日,日本政府不顧國內外反對,執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引發全球關注。核污染水在海洋中會怎樣擴散?將帶來哪些後果?針對這些社會關切,《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學者專家。

核污兩年入我海域

二○一一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後,我國第一時間啟動了對西太平洋海洋環境的應急監測與評估工作。參與此次調查研究的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研究員余雯介紹,在這項持續七年的追蹤監測中,研究團隊發現,福島核事故發生三個月後,核污染物就擴散至距離福島六百公里的公海海域,且含量嚴重超標。在事故發生十八個月後,我國台灣東南海域檢測出核污染物的存在。據測算,這些核素進入海洋環境後將通過洋流在八至十年逐步擴散至所有海域。

借鑒這些觀測的資料和海洋動力學過程,余雯預測,此次日本排海的核污染水會借助洋流迅速向整個海洋系統擴散,且在大概一年半到兩年內進入我國海域。

“核污染水經洋流運輸和擴散,其中一些放射性物質還會被海洋生物所吸收。”余雯表示,大海確實具有一定的稀釋作用,但日本長達三十年的排海計劃仍具有不確定性,考慮到環境和生態的脆弱性,需謹慎應對。

“氚還不是最危險”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陳新軍認為,不同等級的核事故所產生的核元素污染是不同的,福島核事故在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被列為最高級別七級,其產生的核污水的污染程度不可小覷。

“氚可能還不是最危險的。”大連海事大學智庫首席專家高之國說,日本一直在作出“問題只在於氚元素”的誤導,但世界上很多科學家都有一個共識,就是核污染水裏含有高達六十四種核放射性元素,並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標的,多核素設備難以完全處理。這些放射性元素進入海洋環境生態後,對人類和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其中碳14的半衰期約五千多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長,而碳14會在海洋生物體內聚集,其豐度或濃度可能是氚的五十倍。

多位受訪的專家學者表示,核素融入海洋生態後,涉及複雜且長期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目前科學家對此的系統研究和資料積累都很少。日本此舉史無前例,其危害性至今難以評估,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當前迫切需要就海洋生態系統、海洋生物生存等方面展開國際合作,開展長期跟蹤研究。

我國定會嚴格檢測

未來,海鹽、海產品還能放心吃嗎?大連海事大學智庫專家、法學院教授張晏瑲說,此前檢測出福島當地的石斑魚和許氏平鮋均含有超標的放射性元素,因此如果海產品來源與福島較近,應保持警惕。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陳新軍表示,核污染水排放後,對日本周邊海域魚類的影響是最大的。此外,不同水層的魚類、定居性魚類與洄游性魚類受到的影響並不一樣。“在我國市場上流通的海產品一定是經過嚴格檢測的,是安全的,中國消費者對此可以放心。”

2023-08-29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85269.html 1 海鹽海產品還能吃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