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開的困局
去看《伊朗無熊無懼》,除了因為是Jafar Panahi的作品,也因中文譯名看去古怪,電影英譯原名只是“No Bears”。看完知道了有熊是一個謊言,無懼是說根本無熊所以不用怕,還是指導演的無懼精神?譯名充滿隱喻性。
電影是半記錄半創作,兩個結構虛實交錯。帶出的主題無疑是自由可貴,不惜以生命去爭取。但有沒有更多的東西自作品生發?電影拍攝的部分幕前幕後故事相同。女演員拿到一本往歐洲的護照,可離開故土。昔日她曾多番逃亡卻失敗,而這一次,懊惱的是一本護照不足讓夫婦同行,後來丈夫聲稱也拿到護照,其實是騙她讓她獨自離國;溺水酷刑坐牢都不及愛人的撒謊讓她難受,她因而自殺。現實人生的結構是導演因苛政而躲到邊境偏僻小村落偷偷遙控拍攝。村民守住莫名所以的傳統,造成困局,他被迫離開。女子因男子之名而出生,一生婚姻受限是一個傳統;宗教誓言是另一個傳統,發誓可免罪。前者造成追求自由戀愛的男女在私奔時被殺,後者帶出伊朗無熊的主題情節。劇終兩個結構同以死亡告終。
虛實交錯的結構層次相當複雜,令人唏噓的是無論現實或創作,一路下來,事情都不受控制地發展,正確地說,是所有困局都無法打開,寸步難行。導演帶着現代的眼光拍照採風,村民感到不安,糾纏不休,藉偷拍私奔男女相片之名把他扯進漩渦中,有理說不清。表面上是鮮明的文化對照造成打不開的困局,實則村民的不安和嚴密監視,原是為了乾旱失收而走私販毒,怕被揭發,所以明明路在腳下,要以有熊為理由阻嚇行人;只消一個謊言,堵塞了所有道路。困局與無路共存,無熊無懼,只能是一個安慰。
傳統與現實不能共贏,困局無法打開,死亡是唯一的終結。不能通往未來的傳統,是否有存在的價值?這也是不少伊朗電影的共同話語,值得世人參考。
吳淑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