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色(一)
有愿
在一件藝術品背後
上周大家都在熱烈討論《Barbie芭比》及《奧本海默》,兩套電影在宣傳的視覺上都具有符號的吸引力。芭比就是粉紅色,粉紅色就是芭比,強烈刺眼的色彩成為標誌一樣的符號。這色塊在時間、文字、圖像、空間的累積下,在歷史的浸沉下,形成了一個女性符號。當然,在電影上映之前,芭比的粉紅色在我們眼中就只是粉紅色,或者是芭比,没有更多的價值。電影上映以後,粉紅色彷彿成為這段時間的主要顏色,網絡、媒體、時尚……大部分視覺圖像都只有粉紅色。時尚界再吹起了一陣芭比風,這是今天大家在資本推動下給予這粉紅色的更多的意義。
粉紅色與芭比娃娃的關聯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一個經典的視覺符號。自一九五九年芭比誕生以來,粉紅色就成為了這個品牌的標誌。不論是包裝還是商品,粉紅色無處不在,與芭比形影不離。如今,新的芭比真人電影同樣延續了這一傳統,毫無保留地使用了大量的粉紅色。從預告海報到場景佈置,粉紅色佔據了每一個畫面角落,強烈地傳遞着童話的夢幻氛圍。
粉紅色背後承載的,不僅是視覺上的鮮明辨識度,更是一代又一代女孩子的集體回憶。一九五九年,芭比以其時尚的造型、多變的裝扮首次亮相,像一道光般照亮每個小女孩的眼睛。六十多年過去,儘管玩具市場競爭激烈,但芭比在女孩心中的地位從未動搖。粉紅色中的溫暖,讓人瞬間想起了兒時的憧憬與喜愛。電影廣泛運用這種傳統配色,既喚起觀眾對品牌的深刻記憶,也傳遞出恣意浪漫的情感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