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08月01日
第B16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在藝術現場與澳門相遇

鐵蒺藜

逆時針

構築物

《鐵蒺藜》中的盔甲

在藝術現場與澳門相遇

——“鐵蒺藜”胡佳藝澳門駐場計劃

“藝術家駐場計劃”是“牛房倉庫”澳門藝術團體籌劃的重要活動之一。澳門中西糅合的文化氛圍為藝術家提供了足夠的創作素材及靈感。近年來,已共有二十多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來到這座美麗小城進行研究、創作,並展示出創作成果。他們分別來自成都、西安、重慶、廣州、珠海、台北、香港以及法國巴黎、德國布倫瑞克、韓國首爾等城市。

今年“牛房倉庫”邀請的第二位參與駐場計劃的創作者是胡佳藝,西南地區舉足輕重的年輕藝術家。她生於新疆吐魯番,現任教於四川美術學院。曾在美洲、歐洲和亞洲等地參加展覽,多次獲獎,還曾在韓國光州市及英國曼徹斯特等地駐留。

胡佳藝擁有一種強烈的藝術家使命感,她始終抱持着一種調動身體經驗的敏銳,去將其所觀察到的空間轉換成為充滿張力的藝術現場。本次經由駐場計劃而生成的展覽,題目源自胡佳藝十年前寫的一首詩《鐵蒺藜》——她希望引導觀眾感受環境的變化和時間的流逝,激發起對人與環境互動的思考。展覽包含影像、裝置及開幕時的現場行為表演《構築物》:截取不同身體部位的多個熒幕與藝術家本身的“此在”相連結。

胡佳藝駐留期間恰逢疫情逐漸消散,她也因此遇見了澳門優雅、獨特、包容的一面。如何在這裡保持作為“藝術家”而非“遊客”的身份,貫穿了她此次的創作過程。於是就有了她在澳門駐地場所的行為:她裝聾作啞、無聲地記錄了周邊的聲音,並將其編輯成了錄影《逆時針》。

而作品《鐵蒺藜》,則是胡佳藝將一套盔甲帶至重慶的一處廢墟裡,在茂盛的植物環境中不斷努力進行展翅舞動的表演。此前訂製了盔甲後,她發現盔甲確實非常沉重,嚴重限制了行動力,令自己無法以設想的方式行動。盔甲的設計是為了保護穿戴者,並成為其防禦屏障。但胡佳藝發覺盔甲最終是一種束縛,不僅僅是妨礙移動,還囚禁着身體。這促使她重新思考,如何將盔甲作為一種表演作品的工具來管理。她堅持不懈,每次跌倒都會爬起來,推動自己去落實行動,並最終創作出了展覽中由五個投影和盔甲物件等組成的現場裝置——作為本次展覽的點睛之作《鐵蒺藜》。

正如此次特邀的展覽學術主持及聯合策展人凱倫 · 史密斯所指出的:“胡佳藝的表演反映概念的模糊性:測試具良好意圖的概念,卻發現了實踐過程中的缺陷。” 胡佳藝的作品展示了她對社會、環境和人類經驗的深刻觀察,並希望藉此喚起人們對社會和環境議題的關注和行動。

撰文:吳方洲

藝術創作:胡佳藝

2023-08-01 撰文:吳方洲 藝術創作:胡佳藝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79286.html 1 在藝術現場與澳門相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