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規劃的關鍵:天時地利人和
今年一月,特區公報開展編制北區-1詳細規劃草案的工作,目標是為北區-1(包括青洲區、筷子基區及林茂塘區)規劃成為具休閒宜居、生態保育和產業升級的城市生活空間。七月中旬,政府公佈市民運動公園的規劃概念,位於北區-1的原逸園狗場及蓮峰體育中心,地段總面積約四萬平方米,政府計劃改建為集運動、遊戲、親子、社區活動、休閒文化等多元複合的市民運動公園,把運動與居民日常休閒融為一體,促進居民身心健康發展。
當政府公佈市民運動公園的規劃方案時,社會各界、居民紛表示認同,但異口同聲關注的是規劃的落實及時程。“特區政府公佈原逸園狗場及蓮峰體育中心地段的規劃,多位市政諮詢委員表示支持,認為項目的選址合適,樂見政府充分善用閒置土地規劃市政設施,決策是明智且符合整體居民利益。市諮會副主席鍾國榮表示,位於北區的市民運動公園為人口稠密的北區提供一個讓不同年齡層的居民都可以進行休閒活動的場所,改善社區環境。委員梁頌衍建築師表示,市民運動公園計劃緩解北區運動場地不足,並充分利用空間創設多元的體育設施,滿足不同年齡段的需要。”
還有政界人士也認同兼提出意見,“立法議員梁孫旭和李靜儀指出運動公園建設期和預算等仍未有具體內容,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更主動公佈資訊與居民溝通,讓居民了解工程設計、規劃和施工等資訊,可減低對居民的影響。”
貼地規劃
既然政府當局、普羅大眾對市民運動公園的規劃充滿期望和想像,那麼我們可以做些甚麼?使規劃落實得更到位、更“貼地”。究竟落實規劃的關鍵是甚麼?
各地也常討論有關落實規劃的議題,一個公共工程的項目,由“規劃——設計——建設——使用——管理維護”,在每個環節必須善於協調,做好技術把關及貫徹執行,這樣才能做到所謂的“貼地”規劃。關注都市設計的韓國記者金美理和崔寶允曾表示,“每次換市長的時候,市政的方向就會改變,這不是只有韓國會這樣,日本也是如此。日本橫濱也曾經因為領導者的輪替,讓設計政策陷入危機。市民們已經了解到設計的重要性,所以每次市民們會抓住重點說服政務官。市民共同參與的重要性由此可知。”城市規劃的過程有時候好比旅行規劃,到最後能否看到預期的風景,基於旅途中各種“天時、地利、人和”的變化因素。因此,過程中的“天時、地利、人和”是落實規劃的關鍵。
首先,原逸園狗場及蓮峰體育中心地段的規劃,適逢正進行北區-1詳細規劃草案編制工作,可以說是“天時、地利”。在編制過程中規劃團隊必須了解社會訴求、政策部門的施政目標,編制適合及具前瞻性的規劃條件,好讓這幅土地能發揮區域的優勢和空間資源,回應區內居民的需要。換句話說,就是把空間訴求及設計所需反映在詳細規劃中,因此作為編制詳細規劃及規劃條件圖的部門必須做好詳細規劃“落地”和規劃條件圖“銜接”的工作。
社區為本
原逸園狗場及蓮峰體育中心地段形狀呈三角形,剛好位在幾個分區的交界處,大家知道嗎?每天上班族和學童當擠不上巴士時,有多少人是從高士德區、沙梨頭一帶選擇沿着白朗古將軍大馬路或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步行到青洲、台山或關閘。這麼多人通勤的區域,倘透過是次規劃拓寬周邊行人道、串通公園、優化行人設施、設置休憩節點,打造便利和舒適的步行動線,發揮這地段位置優勢,定必能為居民創造舒適宜人的通勤環境。說到使用人群,我們說一說所謂的“人和”,本篇從社區規劃層面的“人和”來剖析規劃師和居民參與的重要。
何謂社區規劃?社區規劃是一個由下而上的過程,藉着各種的溝通及互動方式,連結規劃議題上不同的持份者。社區參與是社區規劃重要的一環,除了加深不同持份者對社區之認識,亦讓各持份者能認知和理解大家的出發點和意見,建立同理心和共議的空間。規劃的議題涵蓋甚寬,討論分析往往只從個別土地用途或發展出發,再從區域性規劃層面考量是否與周邊相容,因此局限了規劃過程,只着眼於能夠量化的課題上,而忽視了用途或發展所帶來的在地影響,例如生活形態、行為及社區凝聚等。社區規劃正正是倡議以社區為本,從社區角度出發,希望以在地的平台讓本地居民、公眾人士及社區團體等與社區有關連的人,透過積極的參與過程,共同構思出一些有關社區生活的決定。社區規劃除了能提升居民的參與感外,讓他們了解到規劃項目的難處和時程,更重要的是參與過程中,讓規劃師傳播規劃資訊和知識,以建立公眾參與規劃議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公民素養。
社區規劃很適合小型社會的澳門,當中作為協調者的規劃師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隨着各區詳細規劃的開展,建議政府適當引入相關的社區規劃組織機制,又或者與本地社團合作,開展社區規劃的工作,做好每個落實規劃的關鍵。
園 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