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合成人工魚肉
人工魚肉將成為魚類產業的明日之星。一般來說,人工魚肉是採用新鮮魚類的細胞做基因改造而成。目前,全球已有多家大型研發公司投入替代性魚肉的研究。
中國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日前發佈消息稱,該校的細胞培養魚肉團隊,聯合中國大連工業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幹細胞分離、工廠化培養與組織化構建技術,聯合團隊成功合成國內首例厘米級細胞培養大黃魚組織模擬魚排。
研究團隊指出,研究人員僅用十七日,就能用細胞培育出帶有腥味、質感Q彈的魚肉。用細胞培養魚肉,本質上是通過動物幹細胞在體外進行細胞增殖和分化的過程。其中,細胞通過增殖不斷增加數量,再通過分化產生形態結構功能各異的細胞類群。細胞培養肉被認為是極有潛力解決未來人類餐桌肉品和蛋白供應、減少人工養殖肉類動物對水資源、土地資源高度依賴的技術之一。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以大黃魚為研究物件,分離出具有高傳代能力的肌肉、脂肪幹細胞,並通過調控兩種信號通路誘導肌肉幹細胞分化;基於可食用凝膠改造仿生建構魚肌支架,產生類似自然魚肉該有的結構和紋路,令肌肉細胞沿着3D列印的仿生結構有規則地生長,形成三維培養肌纖維束,實現組織狀細胞培養魚肉的製造。
為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提供養分的培養基是細胞培養肉生產流程中最重要的成本控制環節,聯合團隊篩選得到了低血清的基礎培養基,有效控制成本,為將來大規模化和高質量化生產提供了基礎。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了培養魚排的外形,並對其細胞數、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的比例、硬度、黏性、彈性等特徵與真實大黃魚的肌肉組織進行對比研究。“從這些指標看,兩者十分相似。”研究人員說。
新科技魚肉就像植物肉類行業的發展類似,目前大約市佔率百分之一至百分至二。但是,新科技魚肉對自然、社會環境的影響、碳排放議題、和新科技魚肉的組成秘方,都是業者投入時必須考慮的議題。新科技魚肉的研發科技在相關業者當中,被視為高度知識財產權,備受保護。研究人員表示,細胞培養魚肉走向餐桌,還要進行大量的安全性評估,以便提升培養魚肉的質量。相信隨着技術不斷深化,一定能在可見的未來批量化生產。這項技術將為未來開展不同魚類乃至其他經濟動物的細胞培養獲取優質蛋白提供新思路,並且對於海洋魚類資源保護有着重要意義。
小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