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07月17日
第B15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微泓集)李亞仙的失落

李亞仙的失落

元雜劇和明清傳奇是代言體的戲劇表演,重情節鋪寫,妓女李亞仙和書生鄭元和走上舞台,向觀眾展示他們被“放大”了的不凡際遇。

例如鄭父“打子”場面,鄭生窮途中的唱輓歌和乞食場面,亞仙力數鴇母欺天負人的場面,都是劇場設計。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成為故事主題,鄭、李經歷挫折,排除障礙,得到團圓, 符合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良好願望,與社會文化改變有關,其中有着濃厚的倫理教化意味。

元代石君寶《李亞仙花酒曲江池雜劇》是個旦本,劇作家充實亞仙的個性,表現她對愛情的堅定心志,和受制於鴇母的處境。雜劇突出鴇母的惡行,使她成為衝突的原罪者,最終亞仙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元和高中後,娶亞仙,不認父,亞仙脅以自盡,助父子團圓。

明代《繡襦記》是長篇戲劇,劇中主要人物都有充分表現的空間。〈襦護郎寒〉一出行乞場面宏大,戲劇色彩豐富;“蓮花落”諸曲熱烈蒼涼,訴人間不平,表現了鄭元和的淪落、懺悔、不甘和自覺,有警世意味。亞仙救護,表現人性光輝一面。〈剔目勸學〉也是重要關目,元和浪子回頭,但無心讀書,為亞仙美目吸引,亞仙愛恨交織,“把鸞釵剔損丹鳳眼”,元和終高中,鄭父感其真情,娶為媳婦。經歷磨難與試煉後,二人成就愛情美好的結局。

劇場上,鄭、李一直以圓滿結局收場,今天川劇《李亞仙》卻以悲劇處理這流傳了千幾年的故事。劇團號稱“以當代的全新視角審視這段青樓女子與貴公子之間的古典愛情故事……,二人最終因為地位懸殊分道揚鑣,這就是生活,就是社會。”朋友說,亞仙剔目而失明,元和高中後送她銀子,卻表示無人會認同他娶亞仙:當日何必叫我考科舉?亞仙失落而去。場下觀眾唏噓,他們分享觀劇心得,認為反映了今天社會不再擁抱傳統的倫理價值觀。

藝術的再創作,可以檢驗時代。

(下)

吳淑鈿

2023-07-17 吳淑鈿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76346.html 1 (微泓集)李亞仙的失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