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搞陣營對抗不得人心
七月十一日到十二日在立陶宛舉行的北約峰會期間,北約堅持擴大並承諾向烏克蘭提供全方位援助,還與四個亞太國家領導人會晤,試圖在亞太地區挑起陣營對抗,既引發成員國內部分歧,也遭到國際社會廣泛批評。
雖然烏克蘭問題是這次北約峰會的重點,但峰會聲明提到最多的卻是俄羅斯。俄羅斯一詞出現了六十六次,烏克蘭四十五次,中國則出現了十四次。
聲明抨擊了俄羅斯一系列行動,包括在波羅的海的軍事部署、與白俄羅斯加強軍事整合、推動核武器現代化。聲明稱北約不尋求與俄羅斯對抗,但也不把俄羅斯視為夥伴。要想改善兩者的關係,需要俄羅斯先作出改變。
對此,克里姆林宮批評北約峰會是一次帶有強烈反俄色彩的聯盟峰會。俄羅斯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說,俄方非常謹慎地關注該峰會,將深入分析其內容,以便採取措施確保俄的自身安全。
除了俄羅斯,北約峰會聲明也把矛頭對準中國,聲稱中國政策對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構成了挑戰,對歐洲——大西洋的安全構成了“系統性挑戰”。聲明指責中國加強與俄羅斯的戰略夥伴關係、“兩國試圖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是與北約的價值觀和利益背道而馳。
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中俄關係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的原則基礎上,對全球大國關係而言是一個典範,與北約的陣營對抗思維有本質區別。
在討論針對中國一事上,北約內部是有分歧的。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一直想將北約“亞太化”,尤其是注重推動日韓澳等亞太國家與北約互動。在美國看來,即使不能吸納亞太國家,也要將北約與自己亞太盟友間的勾連機制化,以為自己的“印太戰略”服務,並藉此破壞中歐關係。
但這也只是美國的一廂情願,北約絕大多數成員國都來自歐洲,在他們看來,北約就應該專注於歐洲的安全問題。他們也清楚,北約“亞太化”,實際上是美國想要借歐洲之手削弱中國,最終歐洲的實際利益也會受損。要這些歐洲成員在嘴上附和美國不難,但要讓他們拿出實際行動卻不容易,所以這次峰會結束後的聯合聲明中,北約將中國描述為“系統性挑戰”,但在日本設立聯絡處一事上,法國站出來明確反對,這一提議也隨之流產。
北約高調將矛頭指向中俄,但各成員國在涉華以及涉俄問題上卻貌合神離。相反,中俄卻在務實的對話中不斷深化合作。克里姆林宮十二日表示,普京總統對中國的訪問已提上日程,並補充說,現在是鞏固兩國緊密關係的良好時機。而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今年舉行,中方正在與“一帶一路”合作夥伴保持溝通。因此,普京訪華不僅僅是為了與中方高層互動,還是為了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以此來看,中俄互動並沒有受到外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