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配套 發展演唱會經濟
疫後各類娛樂演出如雨後春筍。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內地營業性演出較去年同期暴增四倍,演出票房收入上升六倍,觀眾激增十倍,演唱會、音樂節、戲劇等線下項目遍地開花。本澳亦掀起演唱會熱潮,吸引四面八方粉絲來澳“朝聖” 。
娛樂表演市場潛力龐大,吸引力驚人,明星的號召力和粉絲追星的熱情,有利優化訪澳客源結構。如早前韓國女團在澳舉行的演唱會,到張學友在澳舉行的十二場演唱會,吸引大量粉絲湧澳 ;又如日前周杰倫舉行四場演唱會為海口吸金近十億元,省外觀眾佔超過六成,拉動航空、酒店、餐飲等消費,均體現演唱會經濟的正面作用。
同樣音樂節聯合不同明星陣容,引流效益明顯,為城市帶來可觀收入。近日有知名品牌音樂節在澳門舉辦,集合各地明星、團體,吸粉力十足,在社交平台引起熱話,不少粉絲來澳捧場,為本地舉行的音樂節注入新方向,並為探索本地戶外表現場地提供示範。
踏入暑假,各地爭先恐後舉行不同類型演出項目,在澳上演的娛樂表演項目亦陸續登場,為旅客提供不同選擇。誠然,澳門有不同的高大上硬件設施,表現場地具有優勢,但票價高、搶票難度大,像大熱歌手團體一票難求,或窒礙粉絲來澳,甚至轉陣到其他城市觀看。
演唱會、音樂節對經濟、旅遊業拉動作用毋庸置疑,澳門或受制於場館規模,成本高導致票價高。參考海外成功的演唱會,會後安排明星與粉絲近距離互動,以及派明星小卡增加粉絲獲得感;受全球關注的科切拉音樂節,雖票價高昂,但音響、場地設計講究,並加入展覽、派對舞會等有趣獨立品牌活動,票價高依然吸引世界各地的樂迷趨之若鶩。
對於在澳舉辦演唱會、音樂節等娛樂項目,除可通過引入贊助、開線上直播、善用大場地等渠道增加收入,降低票價;可考慮在演唱會、音樂節增加額外附加值和優化配套,持續做好口碑,以提高海內外客源來澳的動力。
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