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不少行星或處“宜居帶”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團隊日前發佈消息稱,銀河系中最常見的行星有很大一部分可能位於其恆星系統的既不過冷也不過熱的“宜居帶”。天文學家指出,在一項基於最新望遠鏡資料的分析中,他們發現,銀河系內最常見的行星中,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於距離其主恆星足夠近、溫度宜人的軌道上,其上可能擁有液態水,並因此可能會孕育生命。
根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周刊上的論文,位於“宜居帶”使這些行星成為適合生命存在的候選行星。佛羅里達大學的博士生薩吉爾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一研究結果對於今後十年對太陽系外行星的研究來說真的很重要,因為人們的目光正轉向這類恆星。這些恆星是在軌道上尋找小行星的絕佳目標,可以想像在這些軌道上水可能是液態的,因此,這裡的行星可能適合居住。”
佛羅里達大學天文學教授巴拉德解釋稱,太陽在銀河系中相對罕見,目前銀河系內最常見的M矮星比太陽小得多,溫度也低很多,質量最多只有太陽的一半,有數十億顆行星圍繞着這些常見的矮星運行。
在最新研究中,巴拉德及其同事測量了這些M矮星周圍一百五十多顆行星的離心率。如果一顆行星的軌道離主恆星足夠近,且軌道不規則,那麼主恆星對其產生的引力會不斷變化,使其拉伸和變形,這種反覆的摩擦使行星表面溫度升高,在極端情況下,甚至“炙烤”行星,使液態水無法在其上存在。據悉,研究資料來自美國太空總署的開普勒望遠鏡,該望遠鏡可捕捉系外行星在主恆星前方移動時的信息。最新研究還來自於蓋亞望遠鏡的資料,該望遠鏡可測量銀河系中數十億顆恆星之間的距離。
研究團隊還發現,這些小恆星周圍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會因為主恆星的潮汐力導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餘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於宜居帶內。而且,擁有多顆行星的恆星最有可能擁有能夠留住液態水的圓形軌道,只有一顆行星的恆星最有可能出現極端潮汐現象。巴拉德指出,只有對這些小恆星來說,宜居帶(運行軌道)足夠近,這些潮汐力才有重大影響。由於行星的運行軌道不少呈橢圓形,而這會加劇潮汐加熱效應。
天文學家指出,最新研究結果對下一個十年的系外行星研究非常重要,意味着銀河系可能有數億個目標供科學家們探測生命跡象。
多 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