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07月01日
第B12版:祝君健康
澳門虛擬圖書館

食物中的輻射是怎樣一回事?

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影響過程

食物中的輻射是怎樣一回事?

早前,自從日本政府計劃排放核廢水後,鄰近國家及地區都對其中所含的放射性物質產生擔憂,我們食用的水農產品可能會受到污染嗎?社會不斷出現加強檢測食物輻射含量的聲音,輻射對於我們來說,是否如洪水猛獸?在此,筆者嘗試分享人體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輻射,再討論從食物中攝取輻射對人體又會造成的影響,其後將食物所攝取的輻射加以量化,好讓讀者面對現今情況時心裡有個底。

輻射是指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分為非電離和電離輻射。前者皆為較弱的電磁波,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近期新聞提及的輻射所產生的是電離輻射,會電離水分子形成自由基,使DNA衰弱並崩解,引發DNA單鏈斷裂(SSBs, Single Stranded Breaks)或雙鏈斷裂(DSBs,

Double Stranded Breaks)。這些斷裂平時也會產生,有相應的酶進行修復。但當大量的斷裂發生時,細胞的出錯率會大幅提升,形成無法挽回的基因突變(Mutation),從而影響細胞功能,使有缺陷的細胞過度增生成為癌細胞。直接受輻射影響時,將會產生骨髓、肺、消化道的傷害,導致不孕、嘔吐、腹瀉等病徵。若果性染色體發生突變,將有可能導致胎兒產生畸變或疾病。世界核能協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指出,一年內若吸收超過100毫西弗的放射量(一個核能電廠員工一年內的限制暴露量是50毫西弗),罹癌的風險將大幅提升。

食物中的輻射又從何而來?它來自核電站損壞事故中放射性物質(一般指的是碘-131、銫-134和銫-137。)通過沉積在植物、土壤或水中,便進入食物鏈被積累。雖然碘-131

半衰期為8日,但銫-134和銫-137的半衰期分別為2.5年和30年,因此銫-134和銫-137所含的輻射含量對人影響較大。

至於如何將食物所含輻射與人體容許攝取量加以聯繫?一般而言,將食物所含的輻射(單位為貝克 / 千克)乘上食物消耗量再乘上不同系數(如進食劑量系數、生產系數)就可以得出人體容許攝取量(單位為毫西弗)。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標準指出,人體在非背景輻射的電離輻射的情況下每年的輻射容許攝取量為1毫西弗(相當於1000微西弗)。根據計算,若樣本檢出100貝克 / 公斤(來自銫-137),則代表一年進食800公斤該樣本才會達到容許標準。當然,這些放射性物質會在身體中累積,因此最好能避免攝取。

輻射在日常生活少不免出現,但如何避免食用含高放射量的食品非常關鍵。慶幸本澳對食物輻射含量有檢測把關,在法律層面就有第16 / 2014號行政法規;在檢測層面就對進口食品進行恆常性輻射水平監察,至於身為健康責任第一人的我們可以購買食材時多點留意食物包裝標籤和來源地。總括而言,各位讀者對食物的輻射含量暫時不用過分擔憂。

培正國際基因工程小組

實驗組組長

劉千悅

2023-07-01 劉千悅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72934.html 1 食物中的輻射是怎樣一回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