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07月01日
第B12版:祝君健康
澳門虛擬圖書館

再談污名化

再談污名化

張婆婆最近因為血壓不穩定去看醫生,一系列檢查後證實心血管沒有大問題,細問之下得知張婆婆受失眠困擾。她自述好長一段時間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好久都睡不着,睡着不久又因為夜尿起床去廁所。醫生表示睡眠質素會影響血壓不穩定,建議張婆婆看精神科,評估是否要服用安眠藥或有其他情緒困擾。大強是公司的管理層,最近換了老闆,新老闆要求嚴格,每件工作又要快又要準,每項都是不可能的任務,沒有前例可循,甚至沒有資源協助。大強面對老闆的壓力,還要指導下屬,他發現自己的腦袋一天到晚不斷想着工作的事,不僅思考還沒解決的問題,還不斷回顧自己的工作表現。好幾次,他發現上班前雙手都在顫抖,腦袋一片空白。跟他相熟多年的朋友,鼓勵他去看心理治療或精神科醫生,或許吃點藥或接受輔導可以幫助他紓緩一點,工作表現會更好。

或許大家對張婆婆或大強遭遇的情況並不陌生,可能也會有類似的擔憂及困惑,會自問:“我需要看精神科嗎?我有沒有發瘋?”儘管現在知識普及,醫療保障系統健全,居民普遍願意積極預防疾病及參與治療,但是不容否認,這樣的積極性一遇到精神科,很多時候就變得消極。因為大家普遍對精神科有刻板印象,認為精神科是看精神病人的,而精神病人污名化,會導致我們擔心自己成為被標籤的異類。

精神病人被污名化是一系列的過程,我們將在精神科就診的人稱為精神病人,就開始幫他們貼上一個又一個的負面標籤,這些標籤可能包括精神病人會自言自語、行為怪異、有幻聽幻覺,甚至有攻擊傾向等。通過這些標籤,可以將精神病人歸類為“其他人”,以此與“正常人”區分。為此,這些擁有精神病標籤的人,在社會上就可能受到不公平待遇,例如異樣的眼光、排斥、迴避,甚至影響找工作或居住。所以,當自己沒有出現刻板印象中精神病人的情緒行為問題,自然會認為自己並非精神病人,因為沒有人願意被貼上這些負面標籤及接受不合理的待遇。

事實上,社會如不改善精神病污名化的問題,除了影響真正患病的人缺乏社會支持及良好的康復環境,更深遠的影響是阻止了真正有需要的人及時就醫。事實上,無論經濟能力、學術背景、年齡或性別,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可能出現極度混亂的情緒、無法控制的焦慮、甚至失眠。就如感冒看醫生,張婆婆或大強精神狀況與平常不同,最合理照顧自己的方法就是看醫生,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正如大部分的疾病,病向淺中醫,失眠或因焦慮而產生的生理反應,不少症狀都能在醫生的協助下成功緩解。如果你出現張婆婆或大強的疑惑,正考慮是否要到精神科就診或看心理治療師時,不妨想想是什麼阻礙了你合理照顧自己的精神需要,切莫受刻板印象影響自己接受治療的時機。

澳門心理學會 德 蘭

2023-07-01 德 蘭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72932.html 1 再談污名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