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05月19日
第B13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筆雯集)列子的拾穗圖

列子的拾穗圖

猶憶小學年代,美術老師講過高劍父的故事,也說過西洋畫人物的歷史,那是米勒的《拾穗圖》。穗是經收穫之後稻田遺下的餘穗。無獨有偶,《列子 · 天瑞》也有“拾穗”的故事,說的是年近百歲的老人林類,“底春被裘,拾遺穗於故畦,並歌並進”。當時孔子去衛國,在原野上見到這樣的一個人,那就是那位林類。他年近百歲,時逢春天,他穿着一件殘舊的皮襖,在收割後的田壠上撿拾田中遺穗,而邊撿邊唱歌,一片歡樂舒閒。孔子對他的學生說:“那個老頭兒值得你們與他交談,誰肯去?”於是子貢挺身而出。

子貢在田頭迎住林類,對他嘆了一口氣:“老先生從不覺得如此生活有點‘悔不當初’的懊惱嗎?怎麼還在一邊拾穗一邊唱歌?”

林類不加理會,腳不停,歌不歇。子貢連續追問幾次,他才仰頭回答:“有甚麼值得我後悔?”

子貢說:“先生年少時不肯努力行事,長大了不爭取機會謀求進取,老來沒有妻兒,眼見死期將至,還值得邊行邊唱這麼快樂嗎?”

林類笑道:“我快樂的原因,本來人人都如此,不過別人反以為憂。少不勤行,故能壽若此,老無妻子,死期將至,故能樂若此。”記得有人說過:“人生識字憂患始。”不謀求名利,不爭取功勳,我行我素,摒除營營役役、爾虞我詐之心,自能長壽。林類說來,非無道理。老而無妻,少一筆憂慮,自然心境平和。常聞人們說“生不如死”,此話如果當真,則死應是比生好。林類說:“死亡相對於生存,一個來,一個去,所以死在這裏,又焉知不生在這裏呢?因此我又如何知道生與死不是一碼事呢?我又怎知苦苦謀求生存不是一種迷惑的表現?又怎知我現在死亡不比過去活着更好呢?”

其實死亡,相當於今人所謂“移民”。對這地方厭倦才移民,至於移民後是否比未移民時好?很難預料。但殯儀館靈堂上都寫着“永生淨土”,不由你不信。

冬春軒

2023-05-19 冬春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63853.html 1 (筆雯集)列子的拾穗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