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近成六受訪長者心理困擾
聖公會社服處推動青年關心長者需要
【本報消息】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去年開展第三次以長者為對象的研究——“‘長者友善城市’研究之生活機能及社會包容現況調查”,成功訪問近七百名五十至六十歲或以上受訪者。結果顯示,近一成六長者出現心理困擾,逾三成長者吸收營養狀況不佳。調查同時發現年齡與經濟狀況對個人體健康存在共同影響。
疫情影響精神健康
調查獲澳門基金會資助,於去年九至十月,透過實體與網上收集方式,並獲本澳五間長者服務單位及兩間大型休閒企業的支持與協助,收集問卷,以“長者生活機能與失能預防”,以及“尊重與包容”為主軸,從了解長者的情緒健康、生活機能及社會包容等三個範疇,收集科學數據,掌握長者現況與需要。
調查發現,近一成六長者出現心理困擾,比二一年同一項調查結果上升近百分之七,為三年以來最低分。長者在社會支持主要是透過實體聚會中獲得,去年疫情影響下,長者獨處時間漸增,情緒及實質支持相對較少,社交出行受影響。加上長者面對情緒狀況時較為被動或難以開口求助,鼓勵需持續與主動關注長者的精神健康。此外,逾三成長者處於吸收營養狀況不佳,影響營養吸收不單指食物是否充足,與之關連有長者的身體機能、心理狀態。當改善長者營養和失能狀況,以及尊重與包容長者,皆能增加主觀幸福感。
關注長者住屋就業
受訪者認為,社會的尊重與包容程度尚可。長者與準退休人士皆認同愛心座、長者專用通道與櫃台及多元化活動能友善對待長者,值得改進則是讓長者具有可負擔的公共房屋,以及各種合理報酬的工作機會。
調查發現,五十至五十九歲準退休人士生活滿意度較長者低,亦較容易出產緊張情緒。日常生活需要負擔較多的照顧責任及生活支出,照顧者壓力及困擾程度呈現中高水平。此外,五十至五十四歲且收入兩萬元以下的準退休人士,期望在退休後能繼續就業。健康狀況方面,五十五至五十九歲且收入兩萬元以下受訪者的健康狀況較差。因應調查結果,服務處於今年繼續推動青年關心長者需要,推出疫下“長者友善社區”狀況影響與心理韌性調查為主題的調查,舉行面向中學生的耆珍異寶X義想Teen開——長者友善城家居模擬設計比賽等,促進青年善用資訊科技,以社會創新、創意解難方式,以及互動遊戲及手工製作、齊齊講人生故事等方式,加深長者及青少年間的連結,以多元手法,促進構建“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共融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