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大師
網站上又引用坂本龍一留下的話語: “現實中有一個虛擬的我。虛擬的我不會變老,會繼續彈奏鋼琴數年、數十年、數百年。到時候還會有人類嗎?在人類之後,征服地球的魷魚會聽我的音樂嗎?鋼琴對牠們來說意味着什麼?音樂呢?那時候會有同理心嗎? 跨越數十萬年的同理心。啊,但是電池不會持續那麼久。”
【摘自:〈音樂大師坂本龍一永垂不朽,三月辭世六月開演奏會〉,Business Digest,二○二三年五月十五日】
著名音樂家坂本龍一早前因病離世,令全球樂迷惋惜,大師雖然遠去,但卻以另一種形式繼續為世人帶來自己的音樂演奏——是的,他運用新科技,於六月以“混合實境”的形式,用虛擬身份在紐約舉行《KAGAMI》音樂會,繼續為大眾帶來音樂饗宴。屆時,觀眾需佩戴光學透明設備,以觀看虛擬的坂本鋼琴演出與相應的立體藝術。
坂本龍一這一舉動為大家帶來了一道思考題:藝術家的作品是否能夠脫離藝術家的生命期限,在受眾當中一直流傳?假如答案是肯定的,那這種演奏能否如真人演出一樣打動人心?若然答案為否定,那究竟是科技發展未及成熟,抑或真人所帶來的溫度、暖心是科技始終無法複製?
我認為,這個問題難以套用一個非此即彼的框架去思考,因為這種“虛擬”演出或許缺乏互動和交流,但也不失是一個好方法,讓經典得以傳世,感動更多未有機會在大師殞落前就好好欣賞的人。箇中關鍵,其實不是在於取代真人,而是延續、流傳;也許就是因為這緣故,才令坂本在重病時,依然堅持為樂迷演奏,甚至構思這種“虛擬”演奏會,因為,讓更多人欣賞音樂,才是他的最大心願。
網站引文上的“同理心”,大概就是如此。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