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號衛星首用運20運輸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五十六顆衛星十七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據中新社報道,這顆衛星從北京運抵西昌時首次使用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進行整星運輸。
節省成本
四月二日,這顆衛星在完成北京航天城的工作後,順利運抵西昌。這也是北斗三號衛星首次使用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進行整星運輸。
針對運20內部空間特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設計了箱外減振的新型整星包裝箱,該設計能夠最大化利用運20內部空間。
除運輸北斗三號衛星之外,包裝箱還融合了其他型號衛星的空運需求。
針對此次運輸工作,研製團隊相繼克服了運輸固定難度大、裝載飛機過程風險高等困難,圓滿完成了運輸總裝工作。相比於租用國外運輸機,使用運20運輸提高了中國整星運輸環節的自主可控能力,節省了可觀的運輸成本。
智能提效
此外,研製團隊還積極採用自動化手段,將大量智能設備應用於此衛星的總裝環節,用科技實現人機協同,促進研製流程高效運轉。
工作人員介紹稱,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艙板開合系統在眾多應用的智能設備中,集成了諸多“黑科技”。其中柔性力控、人機協同轉換等技術應用了大量專利和技術訣竅;現場應用效果明顯,人工需要花兩個小時的合艙板工作,使用機器人後三十分鐘內就能精準完成。自主研製的柔性力控等技術的應用,克服了艙板開合過程中的操作不穩定、過度依賴人員經驗等問題,提升了衛星對接裝配環節的質量。
衛星自動調姿系統,則大大提升了在大型部組件安裝、艙段精密對接、太陽翼對接展開試驗、天線對接展開試驗等項目中位姿精密調整的自動化水平。系統安裝在衛星轉台上,可實現衛星在任意姿態下六個自由度的位姿精密調整,滿足衛星在不同姿態間的自動化轉換。使用該系統後,衛星太陽翼安裝由原來五人減少為一人操作,衛星調姿時間由兩小時減少為十五分鐘,大大提高總裝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