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地保護江豚首放歸長江
【據新華社武漢二十五日電】二十五日,來自長江天鵝洲故道的四頭遷地保護長江江豚分批順利放歸進入長江幹流新螺和石首江段。這是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種群快速發展基礎上,中國首次開展遷地保護長江江豚野化放歸工作。此舉對促進長江江豚自然種群數量回升,推動長江江豚保護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數量止跌回升
長江江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根據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的二○二二年全流域江豚科考,江豚種群數量為一千二百四十九頭,與二○一七年的一千○一十二頭相比,實現止跌回升的歷史性轉折。與此同時,江豚遷地保護工作取得長足進步,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繁衍、輸出遷地保護江豚逾百頭。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以及江豚遷地保護種群規模的快速增長,為遷地保護江豚野化放歸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堅實基礎。
後續追蹤監測
此次野化放歸的四頭江豚均來自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湖北長江新螺段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老灣故道夾江水域放歸的是兩頭五歲左右的雄性江豚,此前已經過兩年適應性訓練,基本適應長江自然水域的生存環境。在長江幹流石首段蛟子河口水域放歸的兩頭江豚為一雄一雌,分別是十三歲和五歲。這兩頭江豚原在網箱內暫養,此次野化放歸過程中,將先對其進行圍網隔離、跟蹤監測其自行捕食能力後,再引導其回歸長江自然水域。
四頭江豚放歸長江後,農業農村部長江辦將組織科研單位對其實施約三個月的定位追蹤,持續監測和評估江豚適應能力及健康狀況。若發現江豚健康狀況不佳或不適應野外環境,有關部門將及時採取救護措施。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員郝玉江表示,遷地保護江豚首次放歸長江幹流自然水域,將有助於江豚自然種群數量持續恢復,改善種群遺傳多樣性水平。在實施江豚野化放歸和安全監測後,還將總結編製技術規範,以進一步推動江豚野化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