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萬中華鱘放歸長江
【中新社宜昌二十五日電】二○二三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二十五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園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舉行,首批十萬尾中華鱘放歸長江。此次活動將持續至二十八日,累計將放流二十萬尾中華鱘,對天然水域中華鱘資源進行持續補充。
被列極度瀕危物種
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已有一點四億年歷史,是長江珍稀特有魚類保護的旗艦型物種,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態等價值。一九八八年,中華鱘被列為中國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二○一○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三峽集團自一九八四年以來持續開展中華鱘放流活動,補充中華鱘種群資源。今年,三峽集團聯合相關中華鱘保護機構,連續第六十八次開展流域化中華鱘放流,利用長江十年禁漁窗口期,促進中華鱘野生資源恢復。
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總工程師姜偉介紹,此次放流延續“中、青、幼”相結合的科學放流策略,既有去年繁殖的不足半歲的幼魚,也有二○一一年、二○一三年、二○一九年等不同年份繁殖培育的子二代個體,可實現對中華鱘野外種群數量補充和年齡結構調節。
衛星標記監測評估
據介紹,在本次放流活動前,科研人員對中華鱘進行了種質鑒定和檢驗檢疫,並給接近性成熟的大規格中華鱘打上了衛星標記,後期將通過衛星標記監測,評估中華鱘在近海海域分佈情況,分析影響其野外存活及活動的主要環境因子,為中華鱘海洋生活史研究和下一步相關保護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據悉,三峽集團目前已攻克了中華鱘營養發育調控、遺傳管理、性別鑒定、基因組等一系列核心技術難題,建立了親魚培育、催產繁殖、梯隊建設等中華鱘全生命周期保護體系,建成了中國最大規模的中華鱘人工種群梯隊,中華鱘持續實現規模化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