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03月17日
第A04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白頭馬路與神秘宗教

瑣羅亞斯德教教徒以白布裹頭,又被稱為“白頭教”。

白頭墳場是本澳瑣羅亞斯德教教徒的墳場,目前不對 外開放。

昔日的白頭墳場及白頭馬路

白頭馬路位於松山中段,全長約二百多米。

“白頭教”沿用“天葬”,故 墓園內的棺墓並沒有安放先人的 遺體,只屬紀念性質。

白頭馬路與神秘宗教

松山馬路中段有條約二百多米的白頭馬路,由加思欄馬路及若憲斜巷交界,至焯公亭及東望洋酒店的路口;該街名正“取材”於同一條路上的白頭墳場。

白頭墳場是本澳瑣羅亞斯德教教徒的墳場。瑣羅亞斯德教是一個古老且陌生的宗教,起源於公元前六世紀,由瑣羅亞斯德創立並以其名字命名,因其教義,又被稱為拜火教、祆教等。該教在基督教誕生前,是中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宗教。由於該教教徒以白布裹頭,因此又被稱為“白頭教”。

印證澳宗教多元化

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在葡萄牙人的引領下,瑣羅亞斯德教隨着絲綢之路再次傳入中國,大批教徒輾轉來到澳門經商和生活,隨後逐漸遷徙到香港。由於瑣羅亞斯德教在澳門傳播的時間不長,留下的遺蹟亦不多,只有白頭墳場還能讓人一窺其貌,更印證澳門宗教多元化。

白頭墳場於一八二九年啟用,墓園只有十四座棺式墓塚,由於瑣羅亞斯德教沿用“天葬”,這些棺墓並沒有安放先人的遺體,亦沒有放置骨殖、骨灰等,只屬紀念性質。沿墳場入口的石階而下,是數層墓地;且順着松山山崖建有兩列朝東並排的西式石槨,在民居與墳場間劃出清晰的界線。

白頭墳場以前曾開放予公眾,但隨着澳門全數瑣羅亞斯德教信徒遷往香港,打理墳場者及其家屬均已搬遷,目前墓園內的石棺滿佈青苔,更是重門深鎖,不對外開放。

欲知更多詳情,可立即掃碼欣賞。

2023-03-17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50617.html 1 白頭馬路與神秘宗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