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戶名聲好 生意自然來
多地開放後,隨着各地旅客出入境數字急升,藥坊疑似天價藥粉騙局再度上演。近日,有內地女遊客在網上分享自己在香港買藥“被忽悠”買下近十一萬元的天價藥粉遭遇,引發眾多網友熱議。
據該名內地女遊客在社交平台小紅書投訴,日前攜同兒子在港旅遊期間,在銅鑼灣一家藥坊購買健康補品,被游說買入對身體有好處的藥材,結賬時被要求支付近十一萬港元天價,並稱藥材已磨成粉末。女遊客無奈刷卡支付,後感受騙,再到藥坊要求退款,結果獲退回其中兩萬元。她返回寧波後,在網上發文講述被騙經過。事件經過不斷發酵,她留言聲稱已向香港多個部門投訴及要求跟進事件。
對於該女遊客的經歷,不少網友同情,亦有不少人表示有同類被騙經歷。事實上,香港藥行售賣中藥騙案時有發生,經典欺詐伎倆包括“斤變両”“斤變錢”,還有在價錢牌使小伎倆,如以極細字體(或與價錢牌底色相似的字體顏色)在價錢牌上寫“錢”或“両”,讓消費者誤以為是以“斤”為單位售賣藥材。使得藥材價值與顧客估算價值相差數十甚至數百倍,等顧客打算拒絕付錢並要離開時,又以中藥材已磨成藥粉為由,強迫顧客購買。
類似的取巧手法,不只鄰埠香港,其他國家地區也曾現大同小異的情況。疫情三年,各行各業都受到衝擊,想要把生意額都追回來,人之常情,但不應“鬼崇”營銷。在法治社會的今天,消費環境公正公平,任何糾紛都可通過法律途徑處理,維護好商戶自身的名聲,才最重要。
仙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