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童年都不曾老去
這是一本訪談式傳記畫書,之所以說是傳記畫書,因為書中的一問一答,彷彿讓你親臨現場,挖掘作者童心未泯的心靈世界;而說是畫書,因為作者是法國著名插畫家桑貝(Jean-Jacques Sempé),曾為許多知名作家的出版物繪製插畫。他的畫作往往幽默中帶着反諷,表現人性的天真與頑劣。而且書中收錄近三百幅作者的精彩畫作,大部分為首度公開,這些畫作都富含着聲音。不論是飛機遙遠掠過天空,或是腳踏車滑行於鄉間小徑,或是孩童嬉戲的笑鬧,甚或留在上一刻的痕跡,沙灘上的腳印、樹林裡的陰影、溜冰場上冰刀的紋路,都溫柔地召喚我們心底不曾老去的、那無憂無慮的純真童年。
前些日子,我去圖書館找資料,無意中發現這本《童年》。書中的文字和畫,呈現出作者在被採訪時講到他童年的快樂與悲哀、學畫的過程、《淘氣的尼古拉》系列創作的緣由、對童心與教養的看法等等。
通過此書中的訪談人馬克 · 勒卡彭提耶(Marc Lecarpentier)對桑貝的訪談,發現桑貝的童年並不開心,他看到同學的母親親吻同學的時候,就會想到自己的母親給他的則是一記耳光:“再靠過來一點,靠過來呀,這樣我賞你一巴掌,牆壁會再補你一記。”因為童年的不開心,所以桑貝的筆下才呈現出一種強烈的渴望,是他刻意用筆描繪的童年。每幅插圖都能讓人看到驚喜,那驚喜分明是每個人那無憂無慮的、不曾老去的純真童年。
以《淘氣的尼古拉》帶給世人純真歡笑的桑貝,其實有個痛苦的童年:父母無盡的爭吵、叫囂、大打出手;鄰居側目,同學對他的家庭狀況私語嘲弄;貧窮得付不出學費、常常搬家……他用“大笑不止”來面對家中的暴力場面;他最重要的寶物是收音機,帶他抽離現實世界。
桑貝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沒有早睡。小小年紀的他,住在波爾多,每天夜裡,他都試着以收音機來平靜父母吵吵嚷嚷帶給他的焦慮。他聽着雷 · 旺圖拉的爵士樂隊,遁入想像的天地,虛構平行的世界,夢想着自己的人生,以此來撫慰痛苦的現實帶來的失望。
書中娓娓道來的這個波爾多男孩的苦與樂,明明憂心忡忡,急着想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急着讓自己的畫作登上雜誌,卻又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書中澄澈地告白:“我有時候是會……變得很懂事,但是從來沒有變成大人。”作者正以另一種目光觀看自己的純真童心。
為了縫合夢想與現實兩個世界之間的裂痕,小孩最常使用的工具是:謊言。就像我曾逼着孩子晚上要“大解”一樣,因為不想孩子早上上學前的時間緊張才出此一策。結果,孩子有時沒有“大解”,但又怕我不依不饒,就用謊言來安慰,說已“大解”了。
桑貝也不例外,他在童稚的謊言中逃避現實,遁入想像中的幸福。憑着各式各樣的機智與謊言,桑貝度過了童年重重的困境與關卡,包括語言障礙。純真的謊言,只是作假。而作假,往往因為害羞和害怕。但這一切並未讓桑貝變得憤世嫉俗,也不擁抱教條。他從來不怪父母,知道他們的生活不易,已經盡力了。他想盡快賺錢回家,於是他打酬勞很低的零工,他畫單幅幽默畫、跟朋友合作加上文字。漸漸的,地方報紙、雜誌願意刊登;漸漸的,他的畫作帶他離開波爾多家鄉,走向《紐約客》封面及其他報刊版面,觸探世界各地讀者深層的記憶,喚醒最恆常的溫柔。
時間是最好的見證,無論童年多麼不開心,桑貝卻一如既往地保留純真。他的每一幅畫都充滿想像力,像一次逃逸,一種反省,一抹微笑,一陣歡笑聲……而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大孩子也能看得明,連我家孩子對這本厚重的大書也愛不釋手呢。
南青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