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02月09日
第B11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雜談)破戒和選擇

破戒和選擇

新歲伊始,中國傳統習俗都會提及很多吉凶宜忌之事,有人為求福避災,尤其在信仰上的規矩指引,都會從善如流,所謂寧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無,不想“破戒”。另一方面,在日常的社交場合中,逼於各種誘惑或壓力,也會有晚起、喝酒等等“破戒”的可能。因此各式規範的選擇與服從,不斷對人的生活產生着極大的影響力。

“破戒”,其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一方面它破壞了規則,使得規則或規範受到了挑戰,破壞了原有的秩序。但另一方面,如果一旦沒有“破戒”這回事,那麼規則和規範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因此規範其實不斷的在維持和破壞之間,以流動的方式體現。

我們可以先從歷史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在僧人傳記或者佛教文獻中往往強調理想的高僧形象,他們持齋守戒、普度眾生、勤於修行。但現實的狀況遠比想像中複雜,中古時期樓蘭和敦煌的僧人會喝酒、娶妻生子;濟公會喝酒吃肉,不守戒律;明清小說中的僧人,更是成了拐賣兒童、不事生產的形象。這些固然都可以通過歷史、地域、道德、宗教啟示等等不同原因來解釋。但更重要的是,既然有那麼多例外和違規,戒律為甚麼還會存在?

須知佛教戒律從來不是法律一樣的強制規範,除了最嚴重的“波羅夷”,即是淫、盜、殺人、妄言等重戒之外,其他罪業都可以通過個人或集體的懺悔來消除。即使是身犯“波羅夷”,代價也只是逐出僧團,取消他的僧人身份。因此戒律是一種基於團體意識,或是身份的規範。你選擇遵守與否,也就代表你認同與否,所以遵守戒律是一種主動的行為,而不是被動的限制。那麼當規範的不被遵守,就說明規範沒有意義嗎?

把問題帶回現代,當我們在說“今天破戒喝兩杯”、又或是闖紅燈時,所體會的罪惡感或羞愧感恰好說明“戒”對於你來說是有效的。如果你真的並不在意,就不會說“破戒”了。“破戒”作為一種主動的選擇,它破壞了我們原有認同的秩序;違反我們所看重的自律、秩序感,將受人鄙視或譴責等等。因此“破戒”不單只是選擇,你同時也會承受它帶來的心理壓力或身份懷疑。那麼問題是:每一次的“我要好好學習”、“我要早起”…… “破戒”會不會只是一次又一次沉淪的複調呢?

當每一次闖紅燈,我們都不一定能意識到嚴重性。但當你看到,或自身發生了交通意外,規範就會重新體現。或許你以後還是會闖紅燈,但交通意外的記憶就會自動浮現,把你拉回那個瞬間,提醒你有不同的選擇,有着繼續、先左右觀看、停止等等不同的選項。又當每一次喝酒,同樣不一定意識到嚴重性。但當你喝吐了,斷片了,驗出肝病了,自然會再次體會到規範的重要性。以後你每次喝酒,喝吐和斷片的記憶就會浮現,提醒你有着不同的選擇,可以選擇繼續、減少、停止等等。

因此,“破戒”應該是一種提醒,要面對生活方式的重新選擇、重新解釋。所以,守戒與破戒,並不是對與錯的判斷,而是代表人們對生活一次又一次主動且積極的選擇吧。

黎俊溢

2023-02-09 黎俊溢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43483.html 1 (雜談)破戒和選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