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02月06日
第C07版:視野
澳門虛擬圖書館

“性別紅利” 真的是紅利嗎?

“性別紅利” 真的是紅利嗎?

廣義而言,性別紅利是指社會中弱勢性別的一方,得到的某些福利,便利或優待,狹義上指女性得到的福利、便利、優待等,如“女性優先”、保障婦女權益等等各種社會共識和條例保障規定。由於男性在生理上普遍具有更強大的體能,因此社會將女性作為弱勢群體施加特殊保護。而性別紅利,正是基於社會對於弱勢群體的保護慾而生,是以性別為資本產生的額外“收入”。

在女性意識不斷崛起的時代,大眾媒體對性別問題不斷消費,女權被妖魔化,甚至被貼上顛覆父系社會,為女性謀取特權的標籤。此背景下,性別紅利學通過互聯網如瘟疫般迅速傳播開來,有如鼓吹女性紅利,貶低男性從而獲取女性流量。

“女士優先”和“女生不用幹重活”這類的觀念大家已經習以為常,很多人亦認為本該如此。這類情況,看似是女性的特權,實際上背後的動機和本質上的邏輯是:把女性作為弱勢方,彷彿“女性優先”是由男性作出權力的讓渡達成的,但實則是弘揚男子氣概、紳士精神的途徑。由此,以保護女性為名天然的弱化了女性的價值和話語權,這種價值觀念會不斷地加重刻板印象,也會固化社會對於男女性別氣質的分化。

性別紅利有哪些?

兩性關係中有“紅利”,就像我們都聽說過“女追男隔層紗”、“男性應該更主動”等言論,似乎女性在兩性關係中有優先擇偶權,而男性在戀愛中亦要承擔較大一部分的消費。若是一段親密關係結束,大家亦會默認女性是更吃虧的。這些習以為常的觀念,便構成人們眼中的“性別紅利”,涉獵此領域消費“性別紅利”的網紅們都賺得盆滿缽滿。不少明星、網紅都發表過“男人不給你花錢就是不愛你”、“女生就不該主動去追求男生”諸如此類的論調,鼓吹女性要把自身的價值和物質掛鈎,久而久之令人誤以為女性在兩性關係中是有“紅利”的,並且高調宣揚不能抓住這種“紅利”的女性是無能的、是“戀愛腦”。其實,這體現出父權對女性的物化,將不接受男性的物質付出的女性和戀愛腦劃上等號。

“紅利”也出現在與貞潔相關的輿論中。傳統觀念中,社會的性別刻板印象會自動把男性帶入支配方,將女性視作被支配方。而且,一個男性擁有越多的性經歷,就擁有越多的炫耀資本,但女性的價值卻因有過性經歷而被貶低,這亦是許多人有“處女情結”的原因。

社會要求女性重視“清白”,不允許破壞自己的貞節,如當初引起軒然大波的“清華腚姐事件”與“鮑毓明事件”。前段時間,更有女子在網絡上被“造黃謠”的事件發生:浙江省杭州市某社區一位女子下樓取快遞時,被便利店店主郎某偷拍了視頻。郎某隨後與朋友何某“開玩笑”,編造“少婦出軌快遞小哥”聊天內容,發至微信群,被編造的聊天內容在網絡上傳播開來,令該女性一夜背上了莫須有的罵名。雖然最終郎某和何某獲得了應有的懲罰,可謾罵侮辱並沒有減少。後來,該女子被公司勸退,失去親朋好友的信任,甚至還有網民前往該女子居住的社區,對其進行人身攻擊。最終,她只能去看精神科醫生,亦被醫生診斷為抑鬱。可見,社會過於強調貞潔的反噬,便是一旦女性被“蕩婦羞辱”和“造黃謠”,她們幾乎沒有途徑可以洗白。

另外,性別紅利也影響着女性的職業生涯。二○○六年首都師範大學下發了《教職工退休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凡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五周歲的均需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意味着首都師範大學自一九九○年起,已經實施了十六年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男女同齡均為六十周歲退休”的政策到此終結。事實上,很多女性都是在辦理退休手續之後又以“延聘”、“返聘”或“外聘”的形式站在講台上。證明,高校仍舊需要女性教師,但卻以保護的名義讓其回家。看似屬於性別紅利的政策亦是降低了女性職場競爭力。

不僅如此,帶薪產假也是市場經濟和父權制下的產物,資源傾斜的性別紅利削弱了女性在職場競爭力,即便它美其名曰是出於保護女性的目的。資本市場更傾向選擇男性作為勞動力,因為在同等的條件下,男性並無那麼多的“紅利”可以享受,能為資本提供更多的價值。因此,性別紅利是導致女性職業生涯有“Glass Ceiling”(玻璃天花板)原因之一。

如何突破性別紅利困境?

在東亞社會,由於受儒家文化薰陶,男性氣質往往有兩面性:其一是皇權統治下的官僚體系,男性通常掌握主權,鮮少出現女性領導人。二是男性在家庭內部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男性長者作以獨斷的權力支配家庭,在兩性關係中也長期是強勢方。但是現今,大家卻認為女性長期處於性別紅利的“蜜罐”中,享受兩性關係中的更高地位。然而,女性的地位並沒有提升,反而要在家庭中做“小女人”,順從、依附男性。

性別紅利,看似是為了保障女性權益的條款,背後的真相卻是包裝精美的糖衣炮彈。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人們又怎麼能指望所謂的“紅利”真的是對女性的優待呢?女性的困境之一,便是我們還需要面對這些“毒蘋果”帶來的誘惑。現在,我們身處大數據時代,海量數據的湧現,必定會增加數據的混亂,還會導致生活中種種事物的不準確性,如一些虛假的資訊。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多而繁雜,因此,當某種事物包裝得過於無害,我們更應該冷靜地思考其背後的意義。

只有當我們正視所謂的“紅利”,避免掉進父權社會制定的捧殺陷阱,才能走向真正的自由和性別解放。

陳可意

2023-02-06 陳可意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42900.html 1 “性別紅利” 真的是紅利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