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自在要經營
確診康復在家休養,見孩子多天沒吃上一頓好,就咬咬牙花錢買壽司。孩子吃着熟成得宜的生魚片,非常感動地說:“太美味了!怎可以那麼好吃。”一分錢一分貨,食材和技藝上乘,消費就不會大眾化。我順便教育兒子:“想偶爾吃上這樣的料理,至少要成為一個有專業的人才行。靠時薪計的工作,很難負擔這樣的消費。”
人生在世要活得自在,除了體格和適應力,還要智慧和策略。早兩年兒子升高中,我鼓勵他能讀理科盡量讀理科。我膚淺地提出這建議,並不是說讀理就一定有成就,而是生老病死誰都逃不掉,家裡若沒有人當醫生護士,自己又沒有讀醫護藥學的興趣,那讀理科還可能有幾個同學他日在醫院上班或開診所,諮詢、尋藥有個照應而已。
讓自己活得相對安全,除了職業選擇,社交土壤也重要。讀中學時我當然沒有想得那麼仔細,但憑着觀察和父母指導,多少有一點趨吉避凶的覺悟,當中關鍵還是與人為善,並成為有能力助人的人。因為有能力的人,最終會聚在一起形成一個互相幫助的關係網,網內網外差別可以很大,這就是群體生活麻煩又可畏的真相。
想想拿着二十塊錢去買蘋果,誰都會去挑好的甜的大的。同樣只有廿四小時一天的人,也會想把時間花在更有意思的人身上。活着存在競爭,人人都有選擇。而自在是種被需要的策略,懶社交,就找個會社交的伴侶,那麼街市留好肉、藥房留藥,新貨到提早通知等好事才會在身邊發生。只是戀愛也得靠社交,極少人有不靠人品靠顏值的本錢。這樣一想,“識人好過識字”看似絕望,但到頭來識人還是靠識字。這個“字”,既是知識、學問,也是待人處世。你不認真地對待“字”而只關心別人有“人”,那交不上好運也太合情合理了。
陸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