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更早準備
冬至晚上,多年前移居外國的朋友在澳門獨居的媽媽給我發短訊,說自己非常不舒服,希望我翌日替她到診所取藥。診所九時開門,我早上十一點到場,排隊的至少有四、五十人,一位好心的阿姨跟我說:“籌仔早派完了,九點開門就派完。”給朋友媽媽道歉,她說只有那個醫生的藥對她才有效,於是,下午我又折返。
醫生是傍晚六至七時開診一小時,我提早一個多小時在五點前到達,結果現場已經有二、三十人在等待。
其實當天傍晚醫生沒來,大家在等到近七時,才有人發覺診所門口貼了“今天休息”四字。第二天早上八點我再跑一趟,到現場時在排隊的有廿多人,到十點多沒見着醫生,大家就散了。大家抱怨,診所不開怎麼辦?拿不到藥怎麼辦?要去醫院不是要等更長時間?但當我知道醫生原來也身懷六甲,就提醒大家,看病的人太多,醫生可能也生病了,需要休息。
如果政府對今天的放開早有預設,還可以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提早購買或提醒公眾自行儲備各種大人或小朋友都需要的藥物,對藥物等必要物資在疫情大爆發以前限購,做好醫院急診部門和社區門診的開診時間與人手安排,然後,早早讓居民有心理準備,甚至更前瞻的將居民信賴的私家醫生納入協作網絡。以我目測的兩天,一間小小的社區診所,每天可以分流的病人也有近百,如果政府給予適當的技術以及物資支援,讓他們可以電子化處理,便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希望手握權柄的人,明白所有在短時間內突然改變操作、觀念的政策,苦的一定是普羅大眾和最需要醫療資源的人!
林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