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寫個“勇”字
往昔,經常笑語某人行為英勇無比,就會說他“心口寫個勇字”。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一批澳門人穿的衣服上真的這樣寫着,當起了“壯勇”。
事緣鴉片戰爭前後,八旗和綠營軍隊因長期存在腐敗,操練不足致武力和士氣嚴重低落,對西方的武力入侵,以及各地的農民起義,顯得無力招架。清政府有見於此,推動各地的保甲團練,以增強地方武裝力量,補充軍隊武力不足的問題。
香山縣丞和前山同知在各村落推行保甲團練,由當地鄉紳出資組織“鄉勇”操練傳統武藝,維持當地治安和防衛盗賊。當綠營人力不足之時,還會向各地“鄉勇”招聘為“壯勇”,以補充軍隊人力上的不足。
據重修《香山縣志》記載各類人物的列傳忠義欄目的“壯勇”,就有十位澳門人的名字。他們的身份是香山縣的縣城局勇,按招聘“勇”的慣例,多是從各村的鄉勇招聘而來,屬臨時聘用,與綠營長期聘用的“兵”在資格、待遇上存在很大差別。
上述十位澳門人成為香山縣的“壯勇”,於咸豐四年(一八五四年)參加清政府與天地會發起的“紅巾之亂”的戰鬥中,分別在中山的港口和小欖陣亡,並被《香山縣志》記載在忠義之列。
相信當時仍有不少澳門人心口寫個“勇”字,用他們平日習練的傳統武藝,參加保家為國的戰鬥。
梁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