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姐撐交響樂《帝女花》
東看,西看,都是藝壇世紀大事,恐怕中西文化交匯的香港才夠膽夠力做得到,西洋極品的交響樂、東方極品的粵劇……和諧融匯一體——任白原汁原味《帝女花》電影,抽去粵樂,換上交響樂。首映冠蓋雲集,中國香港特區文化:提升到國際藝術了,喜上喜,原演出者白雪仙,親自到場。九十四歲高齡面色紅潤,頻頻向觀眾微笑揮手。興高采烈藝術殿堂中,粵劇迷看來,或許會有點情惆悵,意茫茫……
白雪仙,原始帝女花,之後,《帝女花》成了粵劇救命草。新紮師兄師姐,凡女文武生,必演《帝女花》招徠,外地名班也來挑戰,演任白戲寶,昭顯自己實力,好事!亦有後遺症……京劇迷對繁花似錦的粵劇,有小小誤解,為何香港名角多是不男不女的,少了一份男子漢氣沖牛斗的氣慨。認為京劇武生厲害,武功了得,舞台上盤腸大戰至最後一口氣的英雄……南來的北地戲迷不知粵劇武戲的厲害。正値當時演藝界接到三大誡條:小心觸碰政治、民族、宗教的敏感問題;只剩下情愛和搞笑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得順……
“落街冇錢買麵包”,時光流逝,幾代粵劇新人,都是靠《帝女花》養活成長的。奇談怪論來自“德哥”葉紹德,生前的雛鳳永遠藝術顧問。葉親口講過,任白親自教導的雛鳳,如何嚴格要求,耳提面命,執住手教,也演得不夠韻味……冇得教,她們都沒經過國仇家恨……任白演得最好,兩人成長在戰火紛飛的歲月。
原裝《帝女花》輸入西方交響樂,無論如何値得關注……帝女花白雪仙到場……令粵劇資深戲迷有兩點質疑:一、為甚麼?不是全場起立,除了致敬,也是問候老人家冒寒而來對藝術的不離不棄;二、戲迷眼都大,攙扶仙姐入場,為甚麼是香港前特首林鄭。如果仙姐指定,有安全感,無話可說。
這是《帝女花》六十五周年再上層樓的創新成果,最想看到的,香港幾代下來的《帝女花》徒弟、徒孫、徒重孫……擁簇祖師太到主家席,“不需侍女伴身旁”。下退!
高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