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2月28日
第B10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言之有爾)避難所

避難所

廁所是創作的一個靈感源泉。密室之中,放鬆之處,配之以獨特體味,往往有助於釋放內在意識的潛能。膾炙人口的《上海灘》就是黃霑在馬桶上創作而成,從此“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便流芳百世。電子產品尚未普及化的年代,為了不虛度人生這十多分鐘,如廁時通常都會帶一本書,說來也怪,坐在馬桶上,尤其能夠靜下心來,平時記不入腦的論述、稀奇古怪的符號都能潛心看下去,電子世代把書卷變成手機和iPad,精彩紛呈的網絡世界不乏眼花繚亂的玩樂資訊。山上一日,世間千年,如果不是外頭河東獅吼,都不知已久坐逾半句鐘。

有數據統計,人一天要進入廁所六至八次,即一年平均要進入廁所二千五百多次,作為現代如此重要的家居設置,舊日卻沒有被重視。中世紀的歐洲沒有廁所概念,自由潑糞,就地方便,處理排泄物的方式可謂相當隨意;而中國的廁所發展也未見先進幾多,《紅樓夢》曾寫劉姥姥因一時內急而撩起衣服,若非被即時阻止,早已就地而便,可見隨處便溺在舊時也並不鮮見。此後,在抽水馬桶發明前,露天旱廁在中國歷史上一度佔據很長時間,臭氣熏天,衛生糟糕,環境惡劣,直到連國家領導人也看不下去了,指示廁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標誌,堅決開展“廁所革命”,我國廁所文明得以掀開新一頁。可以說,從舊式的蹲坑旱廁到現代沖水馬桶,不僅是廁所演變史,也是一場人類文明進化史。

廁所的設置本是解決生理之需,卻不知從何時開始,如廁只為求耳根清淨,尋覓一方淨土,可能是為了逃離枯燥沉悶的會議、廢話連篇的上司以及糾纏不休的周公。也可能是為了避開岳母的嘮叨、妻子的責備、子女的吵鬧,廁所遂成為一個神聖的避難室,讓你從崩潰中喘口氣,令你自當前的無助裡短暫抽離。而且遁入廁格無需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亦勿論你真急假急,只要一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情急狀,便是個人主權的最高宣示,是身體賦予你拋下一切的最大權利。

也許是發現廁所的附加功能,成都建有一間超聲波人體感應設備的智能廁所,一旦超出合理使用時間,警報裝置便會自動通報職員。日本也有類似的特色公廁,只要逗留廁格逾十分鐘,牆身玻璃就會從霧狀變透明,使人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解手也要解得如此小心翼翼,更映襯在家如廁是莫大幸福,盡情噴薄而出,一瀉千里,萬馬奔騰,暢快淋漓,不必擔心工位檯頭電話有沒有響,也不必像公廁般在狹窄空間內半蹲練功,用得就手,坐得安心。

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是為了逃避妻子交代的家務,已躲在廁所太久,門外獅吼娃啼不絕於耳,也是時候站起來。

蘇九齡

2022-12-28 蘇九齡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35575.html 1 (言之有爾)避難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