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很受傷
澳門人沒有水晶球,只有全球密度最高的戴口罩人口及平均次數冠絕宇宙的核酸檢測頻次。一個月前,我們這些自律得令人髮指的澳人,又怎預料到地區傳統的聖誕新年節慶,竟然會在“抗疫”中度過?像沒穿鞋的灰姑娘,只能幻想大餐的美味。
這次抗疫,是真的抗疫。過去三年縱有所謂疫情,但“陽性”對大部分澳人來說仍只是一個傳說。抗疫三年,戲肉在今月。我們一直戴着口罩預備疫情發生,直至百毒不侵,一侵就大鑊的境界,才發現過去三年的口罩大多時候是白戴了,而證明自己冇病的核檢也只是徒令鼻哥窿和喉頭受罪。
寫此文時相隔“大逆轉”已然三周,打開社交網絡,看到的盡是哀鴻遍野。先不說友人同事中染疫者佔大多數,不同群組專頁更有不少帖文反映居民患病的慘況,求診等十多小時的絕望,買不到藥物的悲嘆,乃至超市功能飲料被搶購一空的場景;不少部門、機構員工近乎團滅,麵包店冇麵包,餐廳停業,快餐店提早打烊,連外賣也沒有車手送!
相信當初要求開放時,不少人已做好心理準備,卻想不到現實如此慘烈。是哪個環節出錯?親人陸續染疫,自己也不知何時會殺入“羊”群——也許就在交稿後,肌肉好像在隱隱作痛呢。各種憂慮、不安,既擔憂長輩大人們有突發狀況,又怕孩童染疫遭受痛苦,心情十分煎熬。看到所反映的急診狀況慘不忍睹,我唯一願望就是親人不要病至需要急診救助的程度。
過去對外地的“疫情”一直隔岸觀火,以為澳門真的是蓮花寶地,吉地天相,現在才知道小城並非“天選之地”,這個疫情更把澳門神話狠狠地摔在地上,再踩多兩腳。澳門人的自律和明哲保身,面對強大病毒,終於失靈了。
澳門人都不容易,社會各界面臨不同困難,而醫護的壓力更處於臨界點,也許現在真的要說聲“天佑澳門”。
新冠疫情令澳門社會元氣大傷,還能否浴火重生?
太 皮